初中音樂教學中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論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4-09-19 09:49
【摘要】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改變當今仍然存在的"學科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傳統(tǒng)的學生音樂教育的弊端,加強音樂與社會生活、少兒生活的聯(lián)系,改善音樂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重建中學生生活化的音樂課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從營造生活化的活動氛圍、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方式、拓展生活化的教學空間等四個方面,對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如何踐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作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 生活教育理論; 初中音樂教育; 興趣; 鑒賞; 自主;
一、“生活化教育”貫穿初中音樂教育的必要性
在音樂教學中,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通過師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讓音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達到從小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情趣的目的。然而,反思目前我們的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只關注知識技能的傳授,不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為音樂而音樂;片面認識音樂教育的內涵,把音樂活動僅僅看做唱歌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學生審美情感和創(chuàng)造個性的激發(fā)。我們習慣于在“音樂知識”的范圍中規(guī)劃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快樂、學生是否真正需要,我們往往不予充分關注。
早在上世紀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而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命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理論與實際相背離的舊的教學方式,充滿了理論的活力和實踐的張力,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創(chuàng)新精神。“生活教育”理論對改變當今仍然存在的“學科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傳統(tǒng)的學生音樂教育的弊端,加強音樂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改善音樂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重建學生生活化的音樂課堂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教學中應該踐本文由筆耕文化傳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努力使音樂教學返璞歸真,歸真于學生的生活、活動和時代的情境,構建開放的、整合的學生音樂生活化課程特色,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學生音樂生活化教學策略。
二、生活化理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營造生活化的活動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學習是一個音樂活動的過程,音樂教學必須向學生提供從事音樂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對音樂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對音樂知識的體會和理解。因此,在學生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活動氛圍,開展體驗式的教學,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此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沉浸在生活化的音樂環(huán)境之中,與音樂產生共鳴,達到自然接受的目的。
例如,教唱《茉莉花》這一課時,多數(shù)學生從沒有見過茉莉花,對于歌詞中表達的情感難以產生共鳴,尤其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夸”等歌詞,因此,教師可以買一株真正的茉莉花給學生們展示,讓學生在生活中見識到真正的茉莉花,切實感受到茉莉花的美麗、芬芳和潔白,這樣在學習歌曲的時候就會更加有感觸和體會,這樣的音樂課堂會變得有聲有色,充滿芳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贏得學生的喜愛和肯定,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fā)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感。陶行知先生也認為“是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因此,在進行學生音樂鑒賞教學時,必須要以他們的生活經驗為前提,要創(chuàng)設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情境,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能力。
3.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終生學習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要實現(xiàn)“終生學習”的基礎是要會“自主學習”。那如何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呢?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習要善于“運用符合生活的方法”,用“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 因此,讓生活走入課堂, 在“引導生教生”的過程中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習主動性,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4.拓展生活化的教學空間,發(fā)展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意識。陶行知先生說:“創(chuàng)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的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知的眼界,以發(fā)揮其內在之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學生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讓生活融入課堂,讓課堂更為開放。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學生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來指導學生音樂教學,將學生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寓音樂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可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和感受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意識;賦予學生以生活化的音樂審美體驗,賦予音樂課堂教學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真正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9080
【關鍵詞】 生活教育理論; 初中音樂教育; 興趣; 鑒賞; 自主;
一、“生活化教育”貫穿初中音樂教育的必要性
在音樂教學中,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通過師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讓音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達到從小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情趣的目的。然而,反思目前我們的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只關注知識技能的傳授,不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為音樂而音樂;片面認識音樂教育的內涵,把音樂活動僅僅看做唱歌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學生審美情感和創(chuàng)造個性的激發(fā)。我們習慣于在“音樂知識”的范圍中規(guī)劃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快樂、學生是否真正需要,我們往往不予充分關注。
早在上世紀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而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命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理論與實際相背離的舊的教學方式,充滿了理論的活力和實踐的張力,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創(chuàng)新精神。“生活教育”理論對改變當今仍然存在的“學科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傳統(tǒng)的學生音樂教育的弊端,加強音樂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改善音樂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重建學生生活化的音樂課堂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教學中應該踐本文由筆耕文化傳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努力使音樂教學返璞歸真,歸真于學生的生活、活動和時代的情境,構建開放的、整合的學生音樂生活化課程特色,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學生音樂生活化教學策略。
二、生活化理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營造生活化的活動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學習是一個音樂活動的過程,音樂教學必須向學生提供從事音樂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對音樂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對音樂知識的體會和理解。因此,在學生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活動氛圍,開展體驗式的教學,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此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沉浸在生活化的音樂環(huán)境之中,與音樂產生共鳴,達到自然接受的目的。
例如,教唱《茉莉花》這一課時,多數(shù)學生從沒有見過茉莉花,對于歌詞中表達的情感難以產生共鳴,尤其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夸”等歌詞,因此,教師可以買一株真正的茉莉花給學生們展示,讓學生在生活中見識到真正的茉莉花,切實感受到茉莉花的美麗、芬芳和潔白,這樣在學習歌曲的時候就會更加有感觸和體會,這樣的音樂課堂會變得有聲有色,充滿芳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贏得學生的喜愛和肯定,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fā)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感。陶行知先生也認為“是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因此,在進行學生音樂鑒賞教學時,必須要以他們的生活經驗為前提,要創(chuàng)設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情境,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能力。
3.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終生學習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要實現(xiàn)“終生學習”的基礎是要會“自主學習”。那如何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呢?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習要善于“運用符合生活的方法”,用“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 因此,讓生活走入課堂, 在“引導生教生”的過程中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習主動性,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4.拓展生活化的教學空間,發(fā)展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意識。陶行知先生說:“創(chuàng)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的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知的眼界,以發(fā)揮其內在之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學生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讓生活融入課堂,讓課堂更為開放。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學生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來指導學生音樂教學,將學生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寓音樂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可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和感受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意識;賦予學生以生活化的音樂審美體驗,賦予音樂課堂教學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真正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
參考文獻:
- [1] 羅婷. 對人音版初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分析[J]. 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 2007年08期
- [2] 史洪敏. 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問題分析[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10年11期
- [3] 劉錦. 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問題的分析[J]. 新課程學習(上) 2011年03期
- [4] 楊雯劼. 因勢弄潮 構建活力課堂——初中音樂課堂中創(chuàng)設教學高潮的實踐研究[J]. 成功(教育) 2010年01期
- [5] 孫婷婷. 初中音樂教學中師生交流藝術芻議[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 2010年10期
- [6] 尤志會. 音樂課堂有效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芻議[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11年24期
- [7] 戴純. 淺談初中音樂興趣小組活動[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09年05期
本文編號:908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ilunlunwen/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