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康德“三大批判”的教育人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8 12:29
“人”的問題一直是人類歷史上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然而,這個看似淺顯卻又深奧的問題,至今仍困擾著古今中外苦苦求索的眾多學者、文人。同理,關(guān)涉到教育中“人”的討論,也是教育學界學術(shù)同仁感到困惑而又繞不開的話題。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伴隨著“人學”研究的興起,教育中“人”的話題也變得日益活躍起來。教育人學作為一項全新而又緊迫的研究課題,業(yè)已進入諸多學者的研究視線,構(gòu)建教育人學理論的有益嘗試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然而,現(xiàn)有的教育人學理論卻略顯不足,既沒有自足的教育人學理論,也沒有對教育人學的概念予以清晰界定,更不能給教育人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鑒。由是,應進行教育人學的深入研究,但更為關(guān)鍵的是找到建構(gòu)教育人學理論的著力點。本文擬從康德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人學思想出發(fā),嘗試構(gòu)建一個教育人學理論的研究范式并進行有益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運用了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和多學科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還運用了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國際比較與國內(nèi)分析相結(jié)合等綜合性研究方法,嘗試建構(gòu)一個教育人學的理論范式,系統(tǒng)闡述在康德人學思想視角下建構(gòu)教育人學的具體過程,以充實教育人學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從邏輯上看,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共七個章節(jié)。第一部分緒論,對研究的背景和教育人學的相關(guān)問題進行論述。緒論對選題的背景、選題的緣由和意義,國內(nèi)外既有的研究情況,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等問題進行概述,并對本文論述的“教育人學”概念進行了界定。教育人學作為一項不可回避的課題,在康德人學思想視角下如何進行教育人學理論探究,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首先,從“人學”研究出發(fā)。“人學”與教育人學有著深厚的理論淵源,因此,本文對國內(nèi)外“人學”的發(fā)展,從起源、內(nèi)容、理論方面做了一個基本的梳理,為教育人學研究進行必要的奠基。其次,對康德人學思想三大批判論述基本梳理。對康德人學思想相關(guān)的《純粹理性批判》(知識論)、《實踐理性批判》(道德理論)、《判斷力批判》(目的論)論述進行必要闡釋,以緊扣論文的主題:基于康德“三大批判”的教育人學研究。再次,從現(xiàn)有的教育人學研究挖掘資源。對教育人學研究現(xiàn)狀,從起源、內(nèi)容、理論進行了必要的廓清,為康德視角下教育人學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方法論借鑒。第二部分(第一章)是對教育人學本體之思的概述。其目的是找到教育人學的立論根基,為教育人學研究找到支點。本章以教育人學的邏輯進路為出發(fā)點,明晰了教育人學有兩個進路:一個進路來源于“人學”,另一個進路來源于對“人”的哲學思考。隨后,對康德人學思想的內(nèi)涵進行了分析,分析康德思想的特點,它既是“人學”又是對“人”的哲學思考?档“人為自然立法”、“人為自身立法”、人是“知、情、意”之人的人學思想內(nèi)容,是康德思想知識論、道德理論、目的論的高度概括?档氯藢W思想的這些內(nèi)容成為教育人學理論建構(gòu)的基礎(chǔ),所以,在康德人學思想視角下的教育人學就由知識論、道德理論、目的論構(gòu)成。第三部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主要以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知識論)、《實踐理性批判》(道德理論)和《判斷力批判》(目的論)建構(gòu)了教育人學。該部分對康德知識論、道德理論和目的論進行了必要的邏輯梳理,并以此為藍本進行了教育人學知識論、道德理論和目的論的建構(gòu),分為三個標題:教育人學知識論的統(tǒng)整、教育人學的道德理論建構(gòu)、教育人學目的論的審思。在教育人學知識論建構(gòu)中,主要聚焦康德知識論“先天綜合判斷”這個概念,進而論證了教育人學知識生成路徑,一是教育人學知識具有“生成性”特征,二是教育人學知識具有“潛在性”特征。在教育人學道德理論建構(gòu)中,主要抓住康德德育論主旨及“理性”、“自由”、“道德律”、“至善”、“人是目的”等幾個概念,深刻分析了康德道德思想的邏輯性、內(nèi)在性、自律性、形式性等特征,提出了教育人學道德論的幾個實施路徑:1.實踐理性高于理論理性:德育應處于核心而非在邊緣;2.“自由”、“理性”、“道德律”的貫通:德育是內(nèi)在提升而非外在強制;3.追求“至善”:德育是自我修行而不是知識化灌輸;4.“理性本身是目的”:人是目的而不能當手段。在教育人學目的論審思中,主要以康德“內(nèi)在目的論”為向度,提出了教育人學要堅持內(nèi)在目的論,并具體闡釋了教育人學持守內(nèi)在目的途徑。第四部分(第五章、結(jié)論)對教育人學作了一個理論總結(jié)。第五章以“教育人學的理論彌合”為主題,具體闡述了康德雖然是理性主義,亦是西方非理性主義思想的源頭之一。以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提到的“意志在自然概念下形成自然意志,在自由概念下形成自由意志”為總根源,論述了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分野。但是康德論述“人”是以“完整的人”為目的。所以,教育人學應進行理性主義教育與非理性主義教育的整合。這也是完善康德“人是目的”之哲學宗旨。結(jié)論,主要對整個論文的建構(gòu)思路進行了必要的梳理,并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設想。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20
【頁數(shù)】:158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緣起
(二)選題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一)人學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二)關(guān)于康德人學思想:“三大批判”的研究
(三)教育人學的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三、概念界定
(一)人學
(二)教育人學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人學的本體之思
第一節(jié) 教育人學的本體追問
第二節(jié) 教育人學的邏輯進路
一、人學之形成
二、源于“人學”的教育人學
三、源于“人”之哲思的教育人學
第三節(jié) 康德人學本體論
一、西方“人”學思想的自然延續(xù)
二、康德人學思想
第四節(jié) 教育人學的本體論架構(gòu)
一、教育人學本體論之源——康德人學
二、教育人學的“三大批判”
第二章 教育人學知識論統(tǒng)整
第一節(jié) 教育人學知識論追問
第二節(jié) 康德知識論與教育人學
一、康德知識論
二、教育人學知識論之源——康德知識論
第三節(jié) 教育人學知識論的建構(gòu)路徑
一、教育人學知識論的基礎(chǔ)——“先天綜合判斷”
二、教育人學知識論的邏輯路徑——“知性范疇”與“感性經(jīng)驗”
第三章 教育人學的道德理論建構(gòu)
第一節(jié) 教育人學的道德理論追問
一、道德——人類需要
二、道德“育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內(nèi)在要求
三、道德理論——教育人學的選擇
第二節(jié) 康德道德論與教育人學
一、康德道德論
二、教育人學道德理論之源——康德道德理論
第三節(jié) 教育人學道德理論的實現(xiàn)路徑
一、德育應處于核心而非在邊緣
二、德育乃內(nèi)在提升而非外在強制
三、德育乃自我修行而非知識化灌輸
四、人是目的而不能當手段
第四章 教育人學目的論的審思
第一節(jié) 教育人學目的論的追問
第二節(jié) 康德目的論
一、目的論發(fā)展的邏輯必然
二、“人是目的”的邏輯論證過程
三、內(nèi)在目的論
第三節(jié) 教育人學內(nèi)在目的論的實現(xiàn)路徑
一、前提基礎(chǔ)——充分理解“人”的內(nèi)涵
二、終極追求——培養(yǎng)人、完善人、豐富人
三、現(xiàn)實依托——與教育實踐相結(jié)合
四、必然要求——教育外在目的論批判
第四節(jié) 內(nèi)在目的論的深化——“實踐論”
一、“實踐論”是內(nèi)在目的論的繼承和發(fā)揚
二、“實踐論”孕育了教育內(nèi)在目的論
三、“實踐論”中人的生成性特征催生了教育內(nèi)在目的論
四、“實踐論”自身的建構(gòu)性特征滋育了教育內(nèi)在目的論
第五章 教育人學的理論彌合
第一節(jié) 康德人學思想之深度挖掘
第二節(jié) 康德意志兩重說: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濫觴
第三節(jié) 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教育哲學之偏頗
一、理性主義教育
二、非理性主義教育
第四節(jié) 正反合的邏輯必然要求: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的整合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一、英文期刊及著作
二、中文期刊
三、中文書籍
攻讀博士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知識論的價值轉(zhuǎn)向:緣起、問題與前景[J]. 方紅慶. 甘肅社會科學. 2017(02)
[2]認知、理解與知識論(三篇)[J]. 陳嘉明. 甘肅社會科學. 2017(02)
[3]我國高等教育治理的工具理性主義特征分析——以重點大學建設為例[J]. 張洋磊.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2)
[4]“理解”的知識論[J]. 陳嘉明. 哲學動態(tài). 2016(11)
[5]生成性教學何以能夠成為一種方法論——兼對周序博士的回應[J]. 朱文輝. 課程.教材.教法. 2016(09)
[6]生成性教學:知識觀超越與方法論轉(zhuǎn)向[J]. 余宏亮. 課程.教材.教法. 2016(09)
[7]康德人生哲學的知識論基礎(chǔ)[J]. 劉釗. 理論月刊. 2016(05)
[8]實踐-生成論的教育人學范式[J]. 祝愛武,馮建軍.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6(02)
[9]我國道德教育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型及其倫理風險[J]. 樊改霞.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6(01)
[10]本體、方法與科學:中西方哲學知識論的區(qū)別及其根由[J]. 劉愛軍. 哲學研究. 2015(11)
博士論文
[1]自由成“人”:人性視角的教育精神[D]. 楊建朝.南京師范大學 2012
[2]從單向性到整體性:人學觀轉(zhuǎn)變與現(xiàn)代教育路向探索[D]. 曾水兵.東北師范大學 2008
[3]論教育身份[D]. 陳振中.華東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9257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ilunlunwen/9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