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讀懂學生的策略
實踐告訴我們,一顆樹上每一片樹葉都是不同的,更何況我們教師面對的是日益成長中的學生,他們不僅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而且知識技能、智力水平、思維能力與興趣愛好也是各有差異,教師只有用心鉆研教育教學理論,用一定的策略讀懂學生,注重學生的細節(jié),給予學生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找到讀懂學生的鑰匙;重視學生的感受,與學生情感相通;客觀地理解學生,抵達學生的心靈。這樣才能改善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把學生造就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合格的社會公民。下面就以上幾點展開討論。
l注重學生的細節(jié),給予學生充分的發(fā)展空間細節(jié)決定成敗,讀懂學生的基礎是從細節(jié)入手,當教師對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經驗、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有充分了解時, 你才會與學生產生共鳴,以欣賞的眼光,分享學生的成長過程,讀懂學生平時的情緒變化和錯誤,讀懂學生的因難和憂傷,讀懂學生的精彩與收獲,以寬容的胸懷,給予學生充分的發(fā)展空間,以細心的觀察,深入地挖掘,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找到每個學生固有的長處、先天素質和傾向,使學生的發(fā)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得到很好的保護,從而促使學生健康陽光地成長。
2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找到讀懂學生的鑰匙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和欣賞。我們面對的16歲到18歲年齡段的學生,他們在遇到困難時,不容易聽取他人的意見,而更傾向于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這個特點是他們在這一生理階段所特有的,因為成熟的身體和迅速膨脹的知識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想法也應該得到肯定。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更好地理解這一現(xiàn)象,去傾聽他們的心聲,細致地品味每一個學生。通過讀取他們的語言、眼神和神態(tài)等來走進他們的心靈,去傾聽學生們碰到的問題和收獲,感受學生們的苦惱和歡樂,成為一個真正用心的傾聽者,這樣我們才能找到讀懂學生的鑰匙,然后因勢利導幫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成長。
3重視學生的感受,與學生情感相通作為教師,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感受,不能因為學生不成熟,而總是把我們的要求、思想強加給他們,不管他們足不是愿意接受。事實上,學生的情感世界同樣是豐富多采的,它需要被人關注和理解。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受,首先,是要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育氛圍,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間,思學生所思,急學生所急,做學生的知音、知己,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以朋友的方式與學生的探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金錢觀。其次,要以包容的心態(tài)理解時代對學生的影響,劇變的時代發(fā)展會給學生較大的影響甚至打上烙印,每一個人都曾年輕過, “叛逆”是任何一個時代青年的共有特征,但各個時代,叛逆的內容并不相同,喜新厭舊是人類的共性,青年人則是追求時尚的急先鋒,各個時代追逐的并不一樣。教師要讀懂時代對學生的影響,教師自身就要不斷地“充電”,高度關注時代的發(fā)展,關注社會熱點,關心社會時尚,不落后于時代,力求與時代同步,在與學生交流中,才能縮小二代人之間的代溝,與學生有較多的共同語言,才能有感情的交集,在和風細雨,春風化雨的氣氛中,從正反面因勢利導,助學生健康地成長。
4客觀地理解學生,抵達學生的心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達到心靈的深處。”教師在與學生接觸時,并不是用主觀預想的框框看待學生,而是以同情的態(tài)度體驗學生本身的所感所想,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的感情和想法。這樣,學生便體會到,可以信任教師確能全面正確地把握他自己的優(yōu)缺點,從而發(fā)展起教師與學生間‘憂樂與共’的行為來。當你給成功的學生以理解,表明自己對學生成功的敬佩、贊美與追求;當你給失敗的學生以理解,表明了自己對學生失敗的同情、安慰與鼓勵,所以說理解是師生橋梁的基石。
5直面學生問題,利用一切方式使學生愉悅接納教師教育根據心理學家艾里克森的自我發(fā)展理論,12—18歲的孩子身心沖突劇烈,喜歡特立獨行,但有時往往缺乏正確的思想作為引導。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但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往往會走向偏頒;喜歡張揚個性,但行為處事過于隨性,不分場合,易沖動、不計后果。所以,在許多時候,我們需要用智慧的語言來為這些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就像蹣跚學步的孩子需要父母攙扶的雙手那樣,當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碰到到問題時,需要老師耐心地開導與點撥,幫助他分析情況、調整心態(tài)。思想情緒主導一個人的行為,唯有將情緒和心態(tài)調整好,行為才能回到正確的軌道上。為師者要做的應該就是幫助學生“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6從學習以外學生又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讀懂學生的心聲新的教學標準要求我們尊煎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芳異,并對學生進行適合個性特點的教育,實現(xiàn)學生個人的價值。而對具有獨直人格和自我價值的學生,教師的教育理念應當發(fā)生深刻的改變,耍拋卻“師逆尊嚴”,不做學生的尊者和長者,而成為學生平等的伙伴,在教育教學中和 學生一起參與、 起體驗、? 起交流,更多地成為謙虛的聆聽者,聆聽學生的心聲和煩惱,筆耕文化傳播,尊煎學生的內心感受,接納學生的不同意見,賞識學生的獨特見解和表述。唯有如此,學生 愿與教師平等地交流、對話,進行心靈的溝通最后,我們一定要記住 位教育家的名言: “教育意味著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著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的目的是把我們的想法強勢地加給學生,而是用我們的心去讀懶學生,喚醒的靈魂,激發(fā)他們具大的創(chuàng)造力。
本文編號:446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