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xiàn)代青少年的成長中,動漫是一個重要的中央池,它匯集了青少年的情緒、交友和圈子,交織了成長、成熟和思考。但對于動漫,外界似乎一直存有各類質疑,這是他們對動漫的認識不清而導致的認知偏見。但事實上,對于動漫愛好者來說,動漫另有一種別樣價值,他們在其中構建了一個獨特的意義世界,甚至在其中隱匿了其真實身份。在此背景之上,本文引入了加拿大社會學學者James E.C?té在1996年提出的身份資本理論(Identity Capital),以解讀動漫與青少年動漫愛好者的價值關系,并嘗試拓展身份資本理論的研究邊界,以驗證該理論在更多領域中的可行性。身份資本是一個指向青少年領域的研究概念,它描述了個人如何投身于某種身份并積極從中獲取自我價值的過程,目前對身份資本的實證研究解釋了青少年時期積累的身份資本對其適應成人社會的影響。本研究指向動漫和青少年動漫愛好者,鎖定青少年在動漫里構造的意義世界,解讀不同動漫卷入度對青少年動漫愛好者身份資本的影響,以及,探究這種價值給其現(xiàn)實生活帶來的影響。本研究采用了文獻分析法、參與式觀察法、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研究方法,在James E.C?té設計的身份資本量表、埃里克森自我身份認同量表、個人卷入度量表的基礎上,設計出動漫卷入量表和動漫身份資本量表,并通過以下4種方式收集一手數(shù)據(jù)與文字資料:1,在12個QQ動漫群進行3個月的參與式觀察;2,對2018年2月3日在廣州舉行的“初物語”動漫展進行問卷調查;3,在QQ上發(fā)放電子問卷;4,參與動漫愛好者的線下見面活動。研究共涉及對500名以上動漫愛好者的追蹤與調查,最終運用變量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結合對數(shù)十位動漫愛好者的深度訪談和交流,在卷入度理論、移情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對動漫與青少年身份資本的關系和影響機制進行深入探討。研究結果顯示,動漫卷入頻率、參與意愿、身份等級、卷入強度都與身份資本的形成存在正相關;動漫卷入年限與身份資本的形成不存在相關性;青少年動漫愛好者的年齡與身份資本的形成存在顯著負相關;性別與“自尊自信”身份資本的形成存在正相關,與其他身份資本的形成不存在相關性。另外,本研究新增了“成人感”身份資本測量要素,并驗證了該變量的可用性,其中,動漫卷入度與“成人感”身份資本存在顯著相關性;另外,在本研究搭建的多元回歸結構方程中,對身份資本四項要素產(chǎn)生明顯影響的是青少年動漫愛好者對動漫內容的“互動頻率、精力卷入強度和線下參與意愿”,其中,精力卷入對身份資本的影響力大于財力卷入,線下參與意愿的對身份資本的貢獻值高于線上參與。
【學位授予單位】:深圳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智科;;青少年的動漫接觸及其影響——基于對深圳實驗中學的調查研究[J];特區(qū)經(jīng)濟;2015年06期
2 劉郭熠;;“疾風驟雨”的青春期[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4年10期
3 林永峰;顧理平;高文斌;王利剛;;青少年網(wǎng)絡使用卷入度與心理動機的關系研究及量表編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年07期
4 鄒佳;周永康;;國內有關生命歷程理論的研究綜述[J];黑河學刊;2013年04期
5 鮑雪蓮;呂婉;;有關動漫對青少年發(fā)展的研究報告[J];學理論;2012年30期
6 呂婉;鮑雪蓮;;動漫對青少年心理認知發(fā)展的影響及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19期
7 曹洵;;虛擬社區(qū)的動漫迷文化實踐模式研究——以《圣斗士星矢》動漫迷為個案的質化研究[J];青年研究;2011年04期
8 劉婧;;動漫產(chǎn)品對青少年受眾的心理影響探析[J];東南傳播;2010年10期
9 肖敏芳;;中學生異性交往的現(xiàn)象分析與引導[J];教育科研論壇;2010年07期
10 黃淼;王蕾;;淺析動畫片與青少年的關系[J];藝術教育;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方璐;范麗恒;;長期觀看暴力動漫對初中生攻擊性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高雪;新媒體動漫的亞文化現(xiàn)象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2 胡小純;網(wǎng)絡動漫迷群的身份認同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3 郭德芝;淺析動漫對青少年個性發(fā)展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4 甘嘉文;意識水平與卷入度對消費決策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黎;論動漫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D];云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李葉;卷入度、訴求方式對公益廣告效果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
269194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jsxd/269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