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技術學專業(yè)課程實施與評價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泉江;理性看待美國實用主義哲學[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妍妍;馬岳勇;;美國本土哲學——實用主義哲學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擇業(yè)的影響探析[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常運領;詹姆士的實用主義真理觀評析[D];河南大學;2008年
2 黃泓崴;我國建立辯訴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和設想[D];復旦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雨;桑新民;;教學設計師的崗位職責及其資格認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張秀敏;王永鋒;;中外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建設比較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年07期
3 華帆;;教育部教育技術學“專業(yè)規(guī)范研制工作會”在浙江大學召開[J];遠程教育雜志;2009年06期
4 馬志強;;2010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暨院長、系主任聯(lián)席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辦[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5 ;清華舉辦2010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年11期
6 錫斌;;2010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暨院長、系主任聯(lián)席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辦[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6期
7 ;教育部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在北京大學召開[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2010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暨院長、系主任聯(lián)席會議在北京舉行[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9 連華;;國際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博士生暑期學校7月開班[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2期
10 雨笛;;溝通思想,交流信息,協(xié)作研究,學術創(chuàng)新——全國首屆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學術論壇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述評[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2 黃啟后;;“人本”、“和諧”思想在課程領域的與時俱進[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陳婕平;;發(fā)現(xiàn)、調整、合作——“生活、學習、做人”課程實施的新策略[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4 王珠珠;劉雍潛;李龍;趙國棟;繆蓉;黃榮懷;曾海軍;江新;馮秀琪;潘克明;趙保和;胡浦清;;《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專題研究報告[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5 陸鳳瑾;;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6 申仁洪;;論柏拉圖的課程理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袁鷹;;淺談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8 何妙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陳潔;;泰勒原理與“校本課程”的建構[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焰;;從中美高校比較中看中國心理健康教育[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蘇省太倉職業(yè)教育中心校 朱建清;新瓶豈能裝舊酒[N];江蘇教育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李建平;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記者 宋全政;山東將學生體質納入學校評價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東北師范大學 馬云鵬;關注教師在課改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N];光明日報;2005年
5 臥松 譯;美國新教育法4周年 課程實施出現(xiàn)窄化傾向[N];中國教師報;2006年
6 王劍鋒 謝海韻;南山教科中心創(chuàng)新課改成全國先鋒[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7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學研究所 龔道敏;追尋認同[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8 記者朱萍 通訊員 孫祥;特色課改為百年老校增添新活力[N];連云港日報;2010年
9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郭華;開發(fā)課程資源應注意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阜寧高等師范學校 楊定洲;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洪修;學校課程實施的組織社會學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汪基德;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的發(fā)展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杜建群;實踐哲學視野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4 周海銀;學校課程管理運作過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鮑道宏;教師課程理解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曉靜;課程德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孫平;課程實施中的教師主體性及其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張倩葦;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技術與課程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艾興;建構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吳國平;新課程行動中的教師成長[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樸昌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發(fā)展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沈翰;教師職業(yè)倦怠[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唐悅;教師關注與課程實施[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4 唐福華;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7年
5 趙玉娟;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初探[D];揚州大學;2005年
6 袁志芬;粵北農村新課程實施個案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釗;30年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觀念變遷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芳;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消極情緒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孫友林;校本化課程實施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8191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jykj/278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