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課堂教學量化工具的設計構想.pdf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課堂教學量化工具的設計構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高立群 孫慧莉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量化工具的設計構想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量化工具的設計構想 高立群 孫慧莉 提要 課堂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客觀研
究方法和量化工具 ,導致這方面的研究進展緩慢 。本文首先梳理了國外語言課堂教學研究
的主要進展 ,并對 COL T量表 、IRF話語分析模式以及 Tun it句長分析法等常用的觀察工具
和分析模式進行了評述 。在此基礎上 ,本文借鑒 COL T量表的分類系統(tǒng)和操作方式 ,結合國
內(nèi)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特點 ,設計了對外漢語課堂觀察量表 。該量表分觀察對象、課堂活動
和教師語言三個部分 ,對每部分的設計和使用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關鍵詞 對外漢語 課堂教學 量化工具 一 引言 現(xiàn)代課堂教學研究最早是出于教師培訓的需要 。為深入了解教學過程 ,把握影響有效
教學行為的因素 ,上世紀 50年代 ,許多研究者開始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 。最早對第二語言
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的是在 60年代 。一些研究者利用 自然教學實驗對不同的語言教學
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 。Scherer & W ertheim er 1964 在科羅拉多大學對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 gramm artran slation 教學法和聽說教學法進行了兩年的對比研究 。后來 Sm ith 1970 又在
中學對這兩種教學法進行了四年的對比研究 。這兩項研究的結果都表明 ,聽說法并沒有獲
得比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更好的教學效果 。這顯然出乎許多研究者的預料 ,不過由此人們也
逐漸認識到課堂教學要遠比一般人想象的復雜 。由此開始 ,尤其是進入 80 年代以后 ,越來
越多的研究者開始致力于對第二語言教學中課堂行為的研究 ,其研究內(nèi)容涵蓋教學對第二
語言學習的作用 、教師的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課堂教學量化工具的設計構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243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ktjx/16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