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同伴關系的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納教育:中國隨班就讀政策的執(zhí)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師范大學》 2015年
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同伴關系的實證研究
張弛
【摘要】:同伴關系是指同齡人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的個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它在兒童的發(fā)展和社會化過程中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作用。對于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而言,良好的同伴關系更是其社會化的主要動因,對其個性塑造、社會能力培養(yǎng)、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社會融合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本研究以上海市Z區(qū)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個別訪談以及為期3個月的校園觀察,了解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同伴關系的基本狀況、主要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在研究的基礎上,對兩名同伴關系不良的智障學生進行為期3個月的干預訓練,探討改善隨班就讀智障學生不良同伴關系的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1、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與普通學生同樣渴望和珍視同伴友誼,同樣主張以友好協商、而非暴力的方式處理同伴矛盾與沖突,同樣普遍具有誠實品格,但前者表現更為充分,很少言行不一,或隱瞞真實情況。2、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監(jiān)控社會事件的能力較弱,表現在交談中尋找話題的能力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較差,以及沖突處置能力欠佳等方面。3、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在擇友偏好方面,更看重同伴的學習成績、外在形象和性格特點等。4、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在同伴交往策略上顯著被動,很少主動挑起交流話題,也很少表現出領導行為,較普遍地呈現出不合群、孤獨感強等特點。5、影響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同伴關系的主要因素有個體社會交往能力、家庭教養(yǎng)方式、師生接納態(tài)度與能力等。6、合適的干預措施可以顯著改善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的同伴交往能力、豐富其同伴交往策略。與國內同類研究主要關注教師接納態(tài)度、學生同伴接納相比,本研究更多關注小學隨班就讀智障學生的同伴友誼,兼及同伴接納,一定程度上豐富與拓展了該領域的研究;其個案干預訓練及其成果在實踐層面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7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悅中山;杜海峰;李樹茁;費爾德曼;;當代西方社會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論及應用[J];公共管理學報;2009年02期
2 莊佳騮;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隨班就讀[J];教育導刊;2004年Z1期
3 杜成;;家長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角色與功能的分析[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4 李曉杰;;普小學生對隨班就讀弱智同伴接納態(tài)度的干預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10期
5 余強;;美國智障生全納安置及其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7期
6 劉春玲,昝飛,陳建軍;隨班就讀弱智學生學習適應情況的初步分析[J];現代康復;2001年23期
7 萬晶晶,周宗奎;國外兒童同伴關系研究進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3期
8 俞國良,辛自強,羅曉路;學習不良兒童孤獨感、同伴接受性的特點及其與家庭功能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0年01期
9 鄧猛;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納教育:中國隨班就讀政策的執(zhí)行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年04期
10 張寧生,陳光華;再論融合教育:普小教師眼中的“隨班就讀”[J];中國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須芝燕;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學校適應不良的干預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譚雪蓮;幼兒園智力落后兒童與普通兒童同伴關系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嫚;;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研究述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畢業(yè)生追蹤調查課題組;安徽電大開放教育畢業(yè)生追蹤調查報告綜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畢磊;安徽電大開放教育畢業(yè)生追蹤調查訪談活動結果與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4 李瑞娟;楊文明;;中醫(yī)證候研究方法學探討[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02期
5 呂新萍;從知識、方法多元性看社會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王勛建;;開放教育園藝專業(yè)畢業(yè)生追蹤調查分析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8期
7 楊光艷;張哲華;;同伴接納、友誼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探微[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2期
8 秦楚;;兒童孤獨感與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張興峰;;對教育學公共課影視教學的調查與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張佳亮;;大學文化中的價值沖突[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宏芳;;引入社工人才 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談貴州社區(qū)矯正人才隊伍的發(fā)展[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俞可;;校長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的方法論探索:社會化路徑[A];教育領導研究(第一輯)[C];2009年
3 李丹婷;;真實的啟迪:論質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學中的應用[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五輯2009)[C];2010年
4 林曉珊;;身體流動與性別不平等: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車消費[A];第18屆中國社會學年會“改革開放30年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于守艷;王晶;;來自女性學課堂的聲音——一個質的研究方法情境側記[A];第18屆中國社會學年會“改革開放30年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陳曄;;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學習者學習行為的質性研究[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郭紅霞;;“質的研究方法”文獻綜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8 劉淑慧;李京誠;李四化;;對第十一屆全運會射擊比賽優(yōu)勝者獲勝心理要素的分析[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9 黃耀明;;外展社會工作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的實踐分析——以漳州市救助中心外展行動為例[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姚進忠;;能耐視角下的社會工作輔導模式——基于學習困難兒童輔導介入的個案研究[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崔霞;職業(yè)經理人培訓效果綜合評估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菊霞;創(chuàng)傷敘事與寫作治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制度障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楊麗麗;國際化與企業(yè)績效的理論及實證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8 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長娟;社會性別視角下鄉(xiāng)村女教師生涯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麗影;幼兒教師課程權力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敏;小學生同伴接納、友誼質量對其人格發(fā)展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嚴艷琳;高中新課程四要素耦合評價的探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郭愛華;基于行動研究范式的護士職業(yè)倦怠干預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賀艷榮;基于扎根理論的中國大學生就業(yè)能力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孫士博;培智學校智力落后學生教育支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韓婷婷;旅游管理專業(yè)青年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董倩;旅游管理學生專業(yè)認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波;民辦中小學課外補習機構的質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翟繼巖;美國中小學初任教師入職培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懷勝;中小學生的學校適應及教師的指導[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鄒泓;中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與同伴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3 劉春玲;;提升隨班就讀質量[J];中國殘疾人;2010年04期
4 高麗;于冬;;中小學生學校適應研究:現狀思考與展望[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鄧猛;朱志勇;;隨班就讀與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高旭;;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對學校適應影響及教育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7 張俊友;淺談社會技能訓練—— 一種改善兒童同伴關系的方法[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06期
8 張華;;國外中小學數學教育評價研究述評及其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10期
9 彭燕;;特殊需要兒童家長在全納教育中的角色[J];現代教育管理;2010年09期
10 李樹茁;任義科;靳小怡;費爾德曼;;中國農民工的社會融合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社會支持網絡的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8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術;論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更立;幼兒異齡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唐浪;學生學校適應評定量表的修訂[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鄔平川;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問題與對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高麗;4-6歲幼兒同伴嬉戲行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倩;培智學校中智力落后學生學校適應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申仁洪;;論隨班就讀的家庭支持[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2期
2 羅衛(wèi);胡學玲;;社區(qū)特殊幼兒隨班就讀研究[J];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2006年08期
3 王淑珍;;教學中如何兼顧隨班就讀學生的特殊需要[J];現代特殊教育;2006年01期
4 韓建麗;;加強隨班就讀管理 不斷提高隨班就讀質量[J];中國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5 王志強;申仁洪;;學前隨班就讀的困境與思考——基于某幼兒園個案的描述與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卿素蘭;封志純;;普通學校對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支持的案例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9年07期
7 李錦炎;陸振華;;因人制宜,努力提高隨班就讀教學質量[J];現代特殊教育;2011年03期
8 展雷蕾;;常熟隨班就讀:用執(zhí)著促普及 以創(chuàng)新求質量[J];現代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9 陳瑾;曾凡林;;我國隨班就讀教育評價問題[J];基礎教育;2011年04期
10 范麗歡;;淺談隨班就讀學生與普通學生的有效課堂融合[J];現代特殊教育;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芮;;精心培育隨班就讀生[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2 趙國勇;;對當前隨班就讀工作的分析和反思[A];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3 楊芮;;精心培育隨班就讀生[A];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4 趙國勇;;對當前隨班就讀工作的分析和反思[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5 李學富;;我校是怎樣抓好隨班就讀工作的[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6 沈克儉;季春萍;;淺談“智殘”學生隨班就讀中的一些做法[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7 李學富;;我校是怎樣抓好隨班就讀工作的[A];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8 高寶愛;;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輔助教學的探討[A];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9 孫慧敏;;淺談殘疾學生的隨班就讀問題[A];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張君偉;劉麗峰;;隨班就讀教學現狀與思考[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教授 劉全禮;[N];人民政協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蘇婷;[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張晨 采訪整理;[N];中國教育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高毅哲 禹躍昆;[N];中國教育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周浩;[N];中國教育報;2012年
6 郭菊君;[N];東莞日報;2013年
7 記者盧文潔通訊員肖培堅;[N];廣州日報;2004年
8 曉諾;[N];西部時報;2007年
9 記者 劉磊;[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記者 董少校;[N];中國教育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呂雯慧;金鑰匙視障兒童隨班就讀實踐的歷史考察(1987-2010)[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景時;中國式融合教育:隨班就讀的文化闡釋與批判[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須芝燕;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學校適應不良的干預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郭昱;隨班就讀的現狀及改革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郝傳萍;北京市隨班就讀學生體育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4 徐素瓊;隨班就讀中社交技巧教學及成效的實驗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洋;隨班就讀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婕;小學初段隨班就讀學生語、數課程的調整[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7 吳支奎;普小學生對隨班就讀弱智生接納態(tài)度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8 凌東山;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差異教學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周玲玲;自主支持對隨班就讀學生課堂注意行為影響的成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10 張雯;促進小學一年級隨班就讀學生學校適應性的班級管理探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納教育:中國隨班就讀政策的執(zhí)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301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tsjy/23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