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科幻小說”概念辨析
本文關鍵詞:“晚清科幻小說”概念辨析 出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晚清社會,對"科學"的尊崇與對"小說"的重視,共同催生了域外科幻作品的譯介和本土科幻創(chuàng)作的誕生,但當時并無"科學幻想"一詞,目前學界對用何種概念指稱這批作品也存在分歧。文本將對現有的命名策略做簡要回顧和分析,并梳理晚清知識精英對"科學小說"、"理想小說"、"哲理小說"、"政治小說"等幾類標簽的使用情況,分析它們之間彼此轉換的通道,以及其中蘊含的"科學"與"幻想"之間的張力,以期呈現"晚清科幻小說"這一概念的歷史邏輯。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science" of "novel" respect and attention, gave birth to the common foreign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and local science fiction, but there was no "science fiction", scholars are split on what concepts refer to these works. The text will briefly review and analysis the existing naming strategy, and combing the intellectual elite of late Qing Dynasty "science fiction", "ideal" novels, "philosophical novels", using "political novel" and other labels, analysis of mutual conversion channel between them, and between the contained in the "science" and "fantasy" tension. The historical logic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science fic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eriod.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近現代科幻理論資料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7CZW05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207.41
【正文快照】: 一歷史遺產與命名分歧 近代以來,中國落入“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在空前的民族危機中,天朝上國的幻覺開始瓦解,“物競天擇”的觀念迅速傳播。為救亡圖存,進步的知識精英努力學習西方文明,希望改革上層制度、教育底層民眾。在西學東漸的大潮中,先進的西洋科技滲透進日常生活,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濤;談臺灣的科幻小說發(fā)展[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湯哲聲;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發(fā)展史論[J];文藝爭鳴;2003年06期
3 蘭草;開創(chuàng)軍事科幻小說新天地[J];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12期
4 張希玉;;中國第一家科幻小說報夭折始末[J];出版史料;2008年02期
5 王衛(wèi)英;張懿紅;;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的本土化進程[J];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6 托馬斯·斯科提亞;陳芳;;作為思想實驗的科幻小說[J];科學文化評論;2008年05期
7 劉晶;;“真”與“幻”的結合——跨文學與科學領域的科幻小說[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年03期
8 郭軍勝;;中國科幻小說如何走出發(fā)展的瓶頸[J];決策探索(下);2010年05期
9 David Moir;曉坤;;拿什么方式拯救科幻小說[J];全國新書目;2012年10期
10 劉健;;讓“堅硬”的科學柔軟可觸:論綠楊的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J];科普研究;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尹傳紅;;科學所“對應”的文化——兼論科幻作品的價值與使命[A];科普惠民 責任與擔當——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第二十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2 王衛(wèi)英;姚義賢;;科技時代,我們需要文學幻想——淺談科幻小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A];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2011年論文集[C];2011年
3 尹霖;武丹;沙錦飛;王衛(wèi)英;;關于我國科幻發(fā)展狀況的調研報告——“科幻創(chuàng)作與青少年想象力培養(yǎng)”研討會綜述[A];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2011年論文集[C];2011年
4 李英;鄭軍;;超越自我,燃燒生命——黃易與他的科幻小說[A];科普惠民 責任與擔當——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第二十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于啟宏;;中國當代科幻論[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6 韓嘯;;微博文學:正在“編織”的當代新文體[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維佳;科幻小說之我見[N];文學報;2000年
2 金濤;科幻小說之奇葩[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3 戴翊;科幻小說畢竟是小說[N];文匯報;2008年
4 路甬祥;科學家和他們的科幻小說[N];中華讀書報;2008年
5 陳養(yǎng)正;科幻小說:“無米之炊”的“米”從哪來?[N];大眾科技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施芳;迎候科幻小說的春天[N];人民日報;2001年
7 湯哲聲;科幻小說:期待突破[N];文藝報;2002年
8 徐匡迪;我對科幻小說之淺見[N];光明日報;2006年
9 蔣信偉;走出低谷的中國科幻小說[N];文匯報;2007年
10 蔣信偉;走出低谷的中國科幻小說[N];文藝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衛(wèi)英;重塑民族想象的翅膀[D];蘭州大學;2006年
2 劉媛;中國現當代科幻小說的發(fā)展歷程、本土特點及大眾傳播[D];蘇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瑋瑋;中國科幻小說的受眾心理解讀[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鄒德輝;科幻小說在我國的傳播困境與發(fā)展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竇芳芳;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烏托邦建構[D];遼寧大學;2015年
4 葉凌宇;以科學為尺度丈量地球文明[D];廣西大學;2015年
5 左冰瑤;科幻星空下的傷心者[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6 張詩悅;劉慈欣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7 陳果;新生代科幻小說的現代性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8 卞蘊雯;論劉慈欣科幻小說中科學與人文的雙重變奏[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9 吳宏陽;世紀之交中國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的本土化特征[D];東南大學;2016年
10 孫洪y,
本文編號:141839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1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