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的人格符號初探
本文選題:魯迅 + 《野草》 ; 參考:《齊魯學(xué)刊》2017年04期
【摘要】:"散文詩"的文體視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野草》研究的理論視野,無法對《野草》的"人學(xué)"內(nèi)涵作更為深廣的發(fā)掘。細讀《野草》文本,可以感到《野草》在本質(zhì)上是人格化的寓言詩,而不是單純托物言志的散文詩!兑安荨分械娜宋锊⒉皇菃渭兊娜宋镄蜗,而主要是一種人格符號。這些人格符號指向全民族的"國民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性格的全面的顯現(xiàn)或某一側(cè)面的顯現(xiàn)。在符號學(xué)視角下觀照《野草》的人物性格,其中蘊含正面人格、中性人格、負面人格。《野草》整體上完全是一部宏大的寓言詩劇,作為寓言詩的《野草》,不僅是魯迅人生哲學(xué)的精髓,也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綱領(lǐng)性"文本。
[Abstract]:To a great extent,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 of prose poetry limits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of Wild Grass, and it is unable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e" in "Wild Grass" more deeply. When we read the text of Wild Grass, we can find that it is in essence a personified fable poem, not a prose poem which merely embodies words and aspirations. The characters in Wild Grass are not pure characters, but mainly a kind of personality symbol. These personality symbols point to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whole 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the character of Wild Grass contains positive personality, neutral personality and negative personality. As a fable, Wild Grass is not only the essence of Lu Xun's philosophy of life, but also the programmatic text of Lu Xun.
【作者單位】: 惠州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多維視野中的《野草》研究概論”(14FZW048)
【分類號】:I210.9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藍鮮鳳;論《野草》的模糊美[J];柳州師專學(xué)報;2004年04期
2 文學(xué)武;地火依舊在奔突運行——論新時期的《野草》研究(1981-2001)[J];魯迅研究月刊;2005年08期
3 汪衛(wèi)東;;《野草》與佛教[J];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2008年01期
4 張鑫;;論《野草》的晦澀[J];魯迅研究月刊;2009年11期
5 段愛民;;野讀《野草》[J];魯迅研究月刊;2011年12期
6 溫儒敏;;以歷史和美學(xué)的眼光看《野草》[J];中國社會科學(xué);1984年01期
7 金欽俊;;《野草》論辯[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2年01期
8 ;《野草》[J];魯迅研究動態(tài);1985年S1期
9 楊萬里;人格力量的象征花朵——淺論《野草》的美學(xué)力量[J];中國文學(xué)研究;1986年02期
10 閔抗生;把《野草》研究推向探入的一點意見[J];魯迅研究動態(tài);1986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田建民;賀瑩;;新世紀《野草》研究綜論[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肖國棟;;論《野草》的悖論心理結(jié)構(gòu)[A];黑龍江省文學(xué)學(xué)會2011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史承鈞;;《野草》的哲學(xué)[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4 魏紹馨;戚真赫;;《野草》:無家之家與無路之路——關(guān)于《野草》的意象意向[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5 鄧儉;;自我生存之“無”的突破——解讀《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志清;;《野草》傳統(tǒng):從魯迅到耿林莽[A];當代散文詩的發(fā)展暨“我們”文庫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王乾坤;;“我不過一個影”——兼論“避實就虛”讀《野草》[A];《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北京大學(xué)資深教授 演講人 錢理群;談《野草》[N];人民政協(xié)報;2014年
2 李希曾;我愛魯迅先生的《野草》[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3 孫玉石 本版文字整理:薛連通;孤軍奮戰(zhàn)者的精神世界[N];文學(xué)報;2003年
4 祝勇;灰娃的詩[N];中華讀書報;2006年
5 周根紅;寫作的姿態(tài)[N];文學(xué)報;2013年
6 王幅明;寂寞的攀登者[N];文學(xué)報;2012年
7 王幅明;散文詩屬于當代,更屬于未來[N];文學(xué)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劉穎異;日本的魯迅《野草》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登春;“賦魅”與“祛魅”—學(xué)術(shù)史視域下的大陸與歐美《野草》研究(1950年迄今)[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林尚平;桂林《野草》文學(xué)場域下的左翼話語建構(gòu)[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5年
3 房璨;《野草》與《紅樓夢》主題性意象異同初探[D];延邊大學(xué);2016年
4 欒鵬飛;試論《野草》中的戲劇性要素[D];青島大學(xué);2009年
5 黃婷;論《野草》“夢”的修辭策略[D];浙江師范大學(xué);2010年
6 孟宏峰;《野草》的佛學(xué)解讀[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2005年
7 鮑明暉;論《野草》的現(xiàn)代性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4年
8 劉智遠;論魯迅《野草》的哲學(xué)精神[D];湘潭大學(xué);2011年
9 夏相婷;異域養(yǎng)料與《野草》的生成[D];蘇州大學(xué);2012年
10 陳賀蘭;《野草》結(jié)構(gòu)的詩學(xué)[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89177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9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