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的福建詩群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新世紀以來的福建詩群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福建詩群作為福建本土詩歌形態(tài),在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已逐漸穩(wěn)定并形成各自的特色,構(gòu)成福建詩歌的主體部分。在進入新世紀之后,福建詩群的發(fā)展愈加迅速,詩人和詩群不斷進入詩壇視野,對當下漢語詩歌產(chǎn)生很大影響。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與詩群的發(fā)展模式有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為了探討新世紀以來福建詩群的發(fā)展狀況,也是對福建詩群30年來發(fā)展歷程的階段總結(jié),本文將以地域?qū)W為主要研究方法,圍繞福建詩群發(fā)展脈絡(luò),從福建詩群概況、福建詩群的藝術(shù)觀念、地域?qū)W視角下的福建詩群創(chuàng)作等三個方面展開對福建詩群的梳理和論述。
【關(guān)鍵詞】:福建詩群 當代詩歌 地域性 藝術(shù)觀念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25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緒論8-12
- 第一章 新世紀福建詩群概述12-26
- 第一節(jié) 新時期以來的福建詩群狀況12-17
- 一、80年代中后期福建詩群的崛起12-15
- 二、90年代文學邊緣化境遇下詩群的沉潛與新生15-17
- 第二節(jié) 新世紀以來的福建詩群的演變17-21
- 一、詩群的網(wǎng)絡(luò)化格局建設(shè)18-19
- 二、詩群現(xiàn)代性的強調(diào)19-21
- 第三節(jié) 新世紀福建詩群的特點21-26
- 第二章 新世紀以來多元并存的福建詩群藝術(shù)觀念26-38
- 第一節(jié) 語言崇拜的先鋒實驗26-31
- 一、“向死而生”的新死亡詩派26-28
- 二、“好玩”的反克詩群28-31
- 第二節(jié) 走向“大時空、大心境、大技巧”的美學追求31-33
- 一、解說“三大美學”原則31-32
- 二、“大時空、大心境、大技巧”的化用32-33
-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33-38
- 第三章 地域?qū)W視野下的福建詩群創(chuàng)作38-54
- 第一節(jié) 福建詩群與多元共生的地域文化38-41
- 一、自然環(huán)境的制約38-40
- 二、人文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40-41
- 第二節(jié) 地域想象與超越41-48
- 一、葉逢平與“崇武”42-44
- 二、沈河與“青印溪”44-48
- 第三節(jié) 地域遷移的影響48-54
- 結(jié)語54-58
- 參考文獻58-64
-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64-66
- 致謝66-68
- 個人簡歷68-7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文;在“傳統(tǒng)”中尋找“現(xiàn)代”——淺談汪曾祺“聊齋新義”系列小說對《聊齋志異》原著的改寫[J];蒲松齡研究;2004年02期
2 黃書泉;“我”與“我們”——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兩類書寫[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3 黃書泉;;新時期文學:怎一個“頹廢”了得——與《20世紀末中國文學頹廢主義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田華;;胡風關(guān)于作家與生活“對話”的理論意涵[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李燕;;論九十年代文學的邊緣化與多元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6 王慧;;走近那座料峭的孤島——閱讀北島的<觸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盧秀萍;;空中樓閣般的先鋒文學思潮——先鋒文學特征及衰落原因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8 孫樂;;小說《登記》所顯示的作家趙樹理的精神局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9 崔向華;;淺論新時期文學思潮流變的文學生態(tài)軌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張旭東;;十七年農(nóng)村題材短篇小說的變奏——談房樹名的四篇小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靜;;彝族敘事長詩《阿詩瑪》的風格學[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2 劉廣遠;;狂歡化:莫言小說的話語方式——試論《四十一炮》[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郝明工;;世紀文學的中國命名——關(guān)于“從新時期文學到新世紀文學”的若干思考[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霍俊明;;“還有什么色彩留在這片荒原?”——1957年的穆旦或一個時代的靈魂史[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5 易彬;;“秘密”的寫作——穆旦形象考察(1958~1977)的一條線索[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6 霍俊明;;新詩史敘述中郭小川與賀敬之的經(jīng)典化變動[A];“中國當代文學史:歷史觀念與方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張小剛;王瑩瑩;;在“名”與“實”之間——重釋《風景》兼及“新寫實小說”的“起源性”問題[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2)[C];2010年
8 吳子林;;文學與政治的雙重迷失——“文革”時期文學理論及其反思[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1.1)[C];2011年
9 丁秀強;;再談文藝與政治的關(guān)系[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10 劉衛(wèi)東;;在“革命現(xiàn)代性”與“鄉(xiāng)土中國”傳統(tǒng)的接榫處——從“當代”視角重讀梁斌《紅旗譜》[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qū)W術(shù)文庫》(上)[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guān)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素秋;“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關(guān)聯(lián)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呂敏宏;手中放飛的風箏[D];南開大學;2010年
5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夏義生;王蒙小說流變與當代政治文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寧;一體與異質(zhì)[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潘水萍;古典主義在中國[D];暨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朝暉;文學豫軍的新歷史創(chuàng)作[D];西南大學;2014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新世紀以來的福建詩群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328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