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語研究會”與巴赫金:決策科學的視角
本文選題:工具理性 + 有限理性; 參考:《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6年04期
【摘要】:決策科學是數(shù)學、心理學、經(jīng)濟學以及其他學科分支間交互得益的產(chǎn)物,旨在為人類選擇提供一種合理框架。以決策科學的視角來看,作者就是探求特定目標的理性行動者;可以"工具理性"與"有限理性"來考察什克洛夫斯基與蒂尼亞諾夫的理論差異。借用博弈論的"策略理性",則可以探討巴赫金關(guān)于人類行為的觀點與"詩語研究會"這兩位主將一些觀點上的異同。
[Abstract]:Decision science is the product of mutual benefit among branches of mathematics, psychology, econom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It aims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framework for human choi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ision science, the author is a rational actor who seeks a specific goal, and can examine the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crovsky and Dinyanov by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limited rationality".By using the "strategic rationality" of game theory, we can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akhtin's views on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ety of Poetry and language Research".
【作者單位】: 賓夕法尼亞大學斯拉夫語言文學系;中華女子學院外語系;
【分類號】:I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壯麟;走近巴赫金的符號王國[J];外語研究;2001年02期
2 梅蘭;論巴赫金的參與性美學文論范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周澤東;;作者的命運——論巴赫金美學中的作者問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劉坤媛;;巴赫金“對話”理論中國化的啟示[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4期
5 曾軍;;后巴赫金時代的文化理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翟婷婷;;巴赫金與馬克思交往思想之比較[J];太原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7 王永祥;;巴赫金的對話性美學思想[J];藝術(shù)百家;2009年04期
8 曾軍;;問題意識的對話——中國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顧與反思[J];學習與探索;2009年05期
9 王永祥;;巴赫金的關(guān)系哲學[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9年05期
10 耿波;;巴赫金美學中的“聚置”詩學模式[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齊效斌;;巴赫金符號學思想初探[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姚文放;;文化在文學領(lǐng)域中的表達——巴赫金的啟示[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shù)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3 曾軍;;問題意識的對話——關(guān)于中國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顧與反思[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4 劉晗;;雙重批判與反思中的理論建構(gòu)——巴赫金話語理論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田春鳳;;巴赫金的對話理論與圣經(jīng)詮釋[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四輯[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與俄羅斯文論家談論巴赫金[N];中華讀書報;2005年
2 廖四平;獨樹一幟的巴赫金研究[N];文藝報;2009年
3 錢中文;“我們這些人實際上生活在兩種現(xiàn)實里面”[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劉文飛;彼岸的巴赫金[N];中華讀書報;2001年
5 錢中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是可以常青的[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錢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華讀書報;2002年
7 ;狂歡理論是“想像催生”的嗎?[N];社會科學報;2004年
8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季水河 劉中望;學術(shù)對話·學理詮釋·學科建設[N];社會科學報;2004年
9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馬劍;中國成就舉世矚目[N];人民日報;2001年
10 張開焱;學會在開放中封閉[N];文藝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宋春香;狂歡的宗教之維—巴赫金狂歡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2 凌建侯;話語的對話本質(zhì)[D];北京外國語大學;1999年
3 張素玫;與巴赫金對話[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吳承篤;巴赫金詩學理論概觀[D];山東大學;2006年
5 周衛(wèi)忠;巴赫金詩學的雙重性思想[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濟遠;試論巴赫金的文學觀[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程軍;巴赫金“對話”美學研究[D];安徽大學;2004年
3 文浩;巴赫金主體性思想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瑞煊;巴赫金主體建構(gòu)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力浠;巴赫金狂歡化理論視角下的《十日談》研究[D];渤海大學;2015年
6 王均會;巴赫金外位性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7 帕列依·安娜;從語言層級角度看《接受的復調(diào):中國巴赫金接受史研究》的漢譯俄問題[D];黑龍江大學;2015年
8 侯春林;巴赫金對話理論與圣經(jīng)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9 袁建軍;巴赫金對話與狂歡化理論中的人本觀[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林衛(wèi)星;論巴赫金詩學的主體間性[D];華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3962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3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