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葉芝五部戲劇中的“女王”形象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11:33
【摘要】:威廉·巴特勒·葉芝作為愛爾蘭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作品一直在世界文學史上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世人了解這位大文豪所處時代的有力工具,也是窺探其內心世界的重要途徑。本論文選取了葉芝戲劇中一個關注度不高的女性群體作為研究對象,從現(xiàn)實主義角度解讀她們在五部戲劇中所昭示的不同的“女王”形象,以期對“女王”背后的男人——愛爾蘭的葉芝——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論文分為五個章節(jié)。第一章第一部分大致介紹了五部戲劇中的“女王”形象并解釋選取這些文本作為研究素材的原因;第二部分文獻綜述,闡明了以葉芝戲劇中的女性形象作為研究對象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圍繞五部戲劇與愛爾蘭古代文化遺產的淵源展開討論。葉芝通過戲劇作品復興愛爾蘭古代神話與民間傳說,試圖追尋愛爾蘭被英國殖民前的凱爾特文化之根。第三章分別從宗教和哲學角度對葉芝的神秘主義思想作了初步的探索。宗教因素在戲劇《心愿之鄉(xiāng)》中表現(xiàn)為傳統(tǒng)的基督力量與神秘的自然力量二者之間的對峙、抗衡,而《艾瑪?shù)奈ㄒ患刀省分?三位女性角色對男主角的爭奪則反映出了葉芝對于靈與肉這一人類永恒課題的哲學思考。第四章涉及作家在愛爾蘭內外關系方面的政治理想。葉芝的文化民族主義促使他通過老婦人和女王這一雙重形象來表現(xiàn)愛爾蘭的女性喻指,凸顯愛爾蘭為爭取民族獨立而作出的斗爭與反抗;而其延伸至“精神貴族”層面的貴族情結則描繪出了作家心中理想的愛爾蘭政治藍圖。最后為結論,對葉芝塑造的各種“女王”形象及其思想內涵作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總結。理論上說,詩歌是個人的,戲劇是集體的,而葉芝的詩劇,則是他個人在文化、思想和政治方面與他所熱愛的愛爾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他對于愛爾蘭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復興,他的神秘主義思想體系以及民族主義立場的選擇和貴族情結的形成,借由這些“女王”們得以傳達,詮釋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戲劇生涯。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562.073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562.0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靜;;在韻律和舞姿之間(二)——葉芝的抒情詩與舞蹈意象探幽[J];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王波;;葉芝在中國的譯介以及對新文學的建構[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楊瑾瑜;梁慶峰;;葉芝詩歌《1916年復活節(jié)》賞析[J];名作欣賞;2018年15期
4 翟康;;葉芝詩歌中文學與歷史的對話——以《1916年復活節(jié)》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年05期
5 劉智娟;文波;;靈魂起舞:葉芝詩歌中的舞蹈闡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年06期
6 晏俊;;當你老了——葉芝與茅德·岡的曾經[J];當代電力文化;2017年09期
7 鄭R,
本文編號:271111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xiandaiwenxuelunwen/271111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