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撰寫教育論文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過程,論文是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么教育論文就是討論或研究在培養(yǎng)人的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所撰寫的文章。我們這里所指的教育是狹義的教育,不是廣義的教育,一般指學校教育,針對自己更確切的說是指中小學教育。既然教育
論文是討論或研究教育問題,那么我們的教育論文就應該是針對中小學教育,并且有問題、有討論、有研究、有方法、有策略、有見解。我認為要撰寫好教育論文應該養(yǎng)成三大習慣,學會三種方法,抓住三個關鍵。
一、養(yǎng)成三大習慣
1、養(yǎng)成觀察與思考的好習慣
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隨時出現(xiàn)各種教育現(xiàn)象,善于觀察思考的教師,會及時發(fā)現(xiàn)教育中的問題,捕捉教育契機,產生教育經(jīng)驗,形成經(jīng)驗文章,為撰寫論文提供素材。我曾見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大人帶著小孩在街上行走,突然一個挑糞的農民經(jīng)過,不小心將糞撒了一點在小孩身上,那大人便大罵:“你這個傻農民……”。我想她的這種教育方法會產生什么樣的教育效果,如果長此以往,孩子會熱愛勞動嗎?孩子會熱愛勞動人民嗎?孩子能學會謙讓嗎?也許我們看到了,但沒有留意,也許我們想過了,但沒有認真去想。觀察是建立在有心的基礎上,學會觀察必須首先學會有心,養(yǎng)成有心的習慣。思考是建立在想的基礎上,不去想就不會有思考,什么事情多想一想就形成了習慣。有了觀察思考的習慣,文章也就有了素材和見解。
2、養(yǎng)成閱讀與動筆的好習慣
哲學家弗南西斯培根說過一句話:“閱讀使人充實”喜歡閱讀的人自己覺得很充實,他人覺得有水平,閱讀多了有時會記住它的原話,記不住原話也能記住它的意思,有時會知道它在那里,需要時可以迅速查閱。我們應該想好,該閱讀什么?不該閱讀什么?怎么閱讀?電影列寧在1918有這樣一個鏡頭,列寧在鋪床時,想找些書做枕頭,他拿起一疊書說:“這些書只有拿來墊腳”,說明讀書應該有所選擇。我認為:人在人生道路的關鍵時刻和轉折關頭要善于設計自我,設計什么?設計自己的知識結構,因為人成功的關鍵是知識結構的產物。要建立恰當?shù)闹R結構,就需要閱讀,閱讀什么也就十分清楚了。怎么閱讀,關鍵是處理好該讀與不該讀,祥讀與略讀,重點閱讀與精讀的關系。有人說:“工作那么忙,那有時間讀書?上天是最公平的,它給予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為什么別人有時間,自己沒有時間,關鍵在于有心和科學地支配時間。有了閱讀的習慣還不夠,還必須養(yǎng)成動筆的好習慣,不少的人喜歡閱讀但不喜歡動筆,應該適當改一改。常言到:“好記心當不到爛筆頭”,常動筆會給你留下許多深刻的印象,常動筆會給你留下許多經(jīng)典的語言,常動筆會留下許多奇思妙想,常動筆會使你思路更加開闊,寫文章時會猶如涌動的泉水奔流不息。什么時候該動筆?動筆寫什么?我認為政治學習,教研活動(包括各種會議),上完課以后,備課、批改作業(yè)的時候,走路、睡覺時想到的問題,突發(fā)的奇思妙想,及時地記錄下來。我們一定要切記,不要認為政治學習,教研活動,各種會議沒得記頭;很多經(jīng)典的語言來源于平常的積累。動筆主要寫他人的經(jīng)典語言,自己的體會思考,重要的研究數(shù)據(jù),典型的案例分析。
3、養(yǎng)成整理與嚴謹?shù)暮昧晳T
整理是把零星的東西集中,整理是讓記錄的內容更加條理化系統(tǒng)化,整理是一種認識升華的過程。大量的人沒有整理筆記的習慣,需要時不知去向,反復查找,耽擱時間。我們不僅要學會整理,還要學會分類,使知識應用時能夠信手拈來。人們常說“文章是改出來的”,只有通過不斷修改、打磨出來的文章才是嚴謹、科學、有見地的好文章,切記不要指望文章的一次性成功。歷史上有一個李白寫詩的故事,說的是李白在寫一首詩的過程中,到底是用“推門”還是“敲門”這兩個詞中的那一個,反復琢磨,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寫出了經(jīng)得起推敲的好詩。在嚴謹上應思考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段落結構邏輯上的嚴謹;二是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上的嚴謹;三是每一句話詞匯選擇上的嚴謹;四是數(shù)據(jù)準確度的嚴謹;五是道理是否說清楚的嚴謹。比如說有一個學校的文件上面有這樣一句話:“原則上2010年1月11日交稿,過期不交,不預受理”。這一句話既不嚴謹也不合乎邏輯,因為既然是“原則上”就有非原則,“不預受理”就是一句空話。這個例子雖然是公文不是論文,但是也是文章,具有共性。嚴謹靠反復閱讀,嚴謹靠前思后想,嚴謹靠邏輯推理,嚴謹看因果關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嚴謹?shù)暮昧晳T。
二、學會三種方法
人與其它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會學習、能勞動、會觀察、能思考,在學習、勞動、觀察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思考的問題寫出來,再與朋友、同事討論研究修改,就成了論文,因為論文是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寫文章的方法有三:綱目結構撰寫法;資料堆積整理法;調查統(tǒng)計分析法。
1、綱目結構撰寫法
這種撰寫方法是首先確定題目,明確目標。也就是這篇論文要解決什么問題?最基本的觀點有哪些?人們對這個問題是怎樣認識的?題目能否揭示問題的本質屬性?然后是討論綱目,按節(jié)撰寫。也就是這篇論文應該分成幾個層次來描寫?這些層次能否深刻地揭示問題的本質屬性?每個層次應該闡述的基本觀點是什么?綱目的邏輯順序是否恰當?最后是反復閱讀,句段推敲。文章初稿基本結束以后,第一是自己反復閱讀,第二是與別人一起共同閱讀,思考字、詞、句、段是否科學合理?問題是否得到解決?觀點是否明確?是否有充分的說服力?當我們把這些問題都回答清楚了,這篇論文才叫基本完成了。事隔一段時間以后又重新閱讀這篇論文,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認識或觀點,再進行修改、完善,這樣的論文就比較科學了。
2、資料堆積整理法
這種撰寫方法是首先確定研究方向,搜集相關資料。選擇研究方向以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為準,以自己最有思考或見解的問題為準,把與研究方向有關的內容集中在一起。然后是系統(tǒng)閱讀,理清思路。在系統(tǒng)閱讀中應該高度關注與研究方向的相關性,高度關注研究內容的邏輯結構,高度關注研究方向的基本觀點,記下這些觀點,留下自己的觀點,特別要注意批判性。其次是先寫各段,選擇小標。當我們把閱讀材料記錄整理以后,就形成若干個段落,把每一個段落用一個短語表述出來。最后是確定大標,審核目標。當我們把這些段落組合起來后,就應該考察它們的一致性,思考是否分析的是同一個問題,有沒有與目標相違背的內容,審核說理是否充分,再補充完善,確定論文的整個題目。
3、調查統(tǒng)計分析法
這種撰寫方法是首先提出問題,確定目標。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總有很多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為尋找科學的教育方法,必須了解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調查是一種很好的研究方法,要調查就必須提出問題,明確調查的目的。然后是設計問卷,開展調查。有了明確的調查目的才開始設計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問卷是關鍵,設計調查問卷最要關注的是這個問卷是否能夠達到調查目的?有哪些干擾因素?會不會產生歧義?調查是否全面?調查時真實性也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調查的真實性,應該注意兩條:一是獨立完成;二是消除后顧之憂。最后是統(tǒng)計分析,形成報告。調查完畢之后,及時地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應該做到準確無誤,分析的關鍵是比較,比較是人類最珍貴的智力寶藏,筆耕文化傳播,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原因,發(fā)表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措施,形成論文。
三、抓住三個關鍵
關鍵在平時;關鍵在動筆;關鍵在推敲。
寫好論文靠的是學習、思考、積累,靠的是有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認為學習從內容和時間的角度看,主要有三:一是學習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用整塊的空余時間;二是閱讀詩歌經(jīng)典,經(jīng)驗文章,用小塊的空余時間;三是平時留心學習他人經(jīng)驗,用零星的空余時間。從方法的角度看,學習必須思考,沒有思考的學習不是學習,學習必須借鑒,沒有借鑒的學習不叫學習,學習必須批判,沒有批判的學習不可能有見地,學習必須動筆,沒有動筆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學習。從學習策略的角度的看,學習必須有所選擇,選擇適合自己工作需要知識內容,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因為人成功的關鍵是知識結構的產物。學習、思考、積累、有心都在平時,都在每時每刻,沒有平時的功夫是不可能寫出好論文的。
抓住了平時還不夠,還需要勤動筆,把別人好的經(jīng)驗記錄下來,把自己好的想法記錄下來,把重要的基礎理論記錄下來,把教學的感悟記錄下來等等,總之,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都應該留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反復推敲也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文章寫得再好的人都需要反復推敲,越是寫好文章的人,越善于反復推敲。推敲邏輯是否嚴謹科學,推敲措辭是否恰當準確,推敲問題是否清楚明白,推敲說理是否充分有據(jù)。及時修改反復推敲是一種科學的方法,隔時修改再次思考可能會產生科學創(chuàng)新,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只要我們養(yǎng)成三大習慣,學會三種方法,抓住三個關鍵,一定能夠寫出讓自己滿意的好文章,也一定能夠寫出讓讀者受益的好文章。
本文編號:217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