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學生群體的評價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7 11:14
“80后”大學生群體因其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備受關(guān)注,通過對相關(guān)研究的總體回顧,可以看出“80后”大學生群體的評價問題經(jīng)歷了一個較為復雜、充滿爭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社會輿論對“80后”大學生群體的形象定位發(fā)生了巨大反差,“80后”大學生從被評價為“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演變?yōu)椤澳軗斨厝蔚囊淮。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對“80后”大學生群體的形成過程與本質(zhì)規(guī)定性進行了闡釋,對其評價概況及相關(guān)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在系統(tǒng)梳理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基本內(nèi)容與當代價值的基礎(chǔ)上,指出,唯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指導,牢牢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觀點,掌握和運用辯證分析的方法,方能對“80后”大學生群體做出合乎歷史的正確評價。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由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經(jīng)由列寧、斯大林發(fā)展,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得到了豐富,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科學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作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組成部分,是我們認識和研究青年的理論指南,是培養(yǎng)和教育青年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關(guān)于青年的地位與作用、青年的特點與需要、青年教育等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論述,為當代青年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提...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相關(guān)研究
1.2.2 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
1.2.3 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研究法
1.3.2 系統(tǒng)分析法
1.3.3 比較研究法
第2章 “80后”大學生群體的形成過程與本質(zhì)規(guī)定性
2.1 “80后”大學生群體的形成過程
2.1.1 “80后”大學生群體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2.1.2 “80后”大學生群體的形成過程
2.2 “80 后”大學生群體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
2.2.1 “80后”大學生群體受“青年”本質(zhì)的根本限定
2.2.2 “80后”大學生群體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
第3章 “80后”大學生群體的評價概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3.1 “80后”大學生群體的評價概況
3.2 “80后”大學生群體評價問題的影響因素分析
3.2.1 媒體立場的對立導致迥然相異的評價
3.2.2 衡量標準的錯位導致主觀臆斷的結(jié)論
3.2.3 科學方法的缺失導致以偏蓋全的判斷
第4章 正確評價“80 后”大學生群體的理論依據(jù)
4.1 正確評價“80 后”大學生群體必須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指導
4.2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基本內(nèi)容
4.2.1 關(guān)于青年的地位與作用
4.2.2 關(guān)于青年的特點與需要
4.2.3 關(guān)于青年教育
4.3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當代價值
4.3.1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正確認識當代青年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
4.3.2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正確認識當代青年提供了方法論原則
4.3.3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第5章 “80 后”大學生群體的評價與啟示
5.1 對“80 后”大學生群體的整體評價
5.2 “80 后”大學生群體評價問題的相關(guān)啟示
5.2.1 認識青年的基本態(tài)度
5.2.2 評價青年的基本原則
5.2.3 教育青年的基本要求
第6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80后”評價問題的爭論與演變——兼論認識當代青年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J]. 張瑜,白楊. 思想理論教育. 2010(21)
[2]“8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與行為方式:研究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 張瑜,白楊.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07)
[3]關(guān)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若干思考[J]. 李家珉. 思想理論教育. 2009(07)
[4]“8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調(diào)查分析[J]. 田輝,戚家勇.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9(05)
[5]大眾流行文化的嬗變對“80后”大學生的影響[J]. 步德勝,李勇. 中國青年研究. 2009(01)
[6]對80后青年學生的再認識和有效引導[J]. 胡樹祥,楊直凡.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8(11)
[7]改革開放30年對“80后”特征形成的影響[J]. 李華松. 中國青年研究. 2008(11)
[8]“8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J]. 王傳中,朱偉. 思想教育研究. 2008(10)
[9]準確把握“80后”的成長特點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 翁鐵慧. 思想理論教育. 2008(19)
[10]用抗震救災偉大精神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李衛(wèi)紅. 高校理論戰(zhàn)線. 2008(08)
本文編號:2903148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相關(guān)研究
1.2.2 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
1.2.3 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研究法
1.3.2 系統(tǒng)分析法
1.3.3 比較研究法
第2章 “80后”大學生群體的形成過程與本質(zhì)規(guī)定性
2.1 “80后”大學生群體的形成過程
2.1.1 “80后”大學生群體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2.1.2 “80后”大學生群體的形成過程
2.2 “80 后”大學生群體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
2.2.1 “80后”大學生群體受“青年”本質(zhì)的根本限定
2.2.2 “80后”大學生群體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
第3章 “80后”大學生群體的評價概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3.1 “80后”大學生群體的評價概況
3.2 “80后”大學生群體評價問題的影響因素分析
3.2.1 媒體立場的對立導致迥然相異的評價
3.2.2 衡量標準的錯位導致主觀臆斷的結(jié)論
3.2.3 科學方法的缺失導致以偏蓋全的判斷
第4章 正確評價“80 后”大學生群體的理論依據(jù)
4.1 正確評價“80 后”大學生群體必須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指導
4.2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基本內(nèi)容
4.2.1 關(guān)于青年的地位與作用
4.2.2 關(guān)于青年的特點與需要
4.2.3 關(guān)于青年教育
4.3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當代價值
4.3.1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正確認識當代青年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
4.3.2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正確認識當代青年提供了方法論原則
4.3.3 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第5章 “80 后”大學生群體的評價與啟示
5.1 對“80 后”大學生群體的整體評價
5.2 “80 后”大學生群體評價問題的相關(guān)啟示
5.2.1 認識青年的基本態(tài)度
5.2.2 評價青年的基本原則
5.2.3 教育青年的基本要求
第6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80后”評價問題的爭論與演變——兼論認識當代青年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J]. 張瑜,白楊. 思想理論教育. 2010(21)
[2]“8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與行為方式:研究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 張瑜,白楊.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07)
[3]關(guān)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若干思考[J]. 李家珉. 思想理論教育. 2009(07)
[4]“8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調(diào)查分析[J]. 田輝,戚家勇.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9(05)
[5]大眾流行文化的嬗變對“80后”大學生的影響[J]. 步德勝,李勇. 中國青年研究. 2009(01)
[6]對80后青年學生的再認識和有效引導[J]. 胡樹祥,楊直凡.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8(11)
[7]改革開放30年對“80后”特征形成的影響[J]. 李華松. 中國青年研究. 2008(11)
[8]“8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J]. 王傳中,朱偉. 思想教育研究. 2008(10)
[9]準確把握“80后”的成長特點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 翁鐵慧. 思想理論教育. 2008(19)
[10]用抗震救災偉大精神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李衛(wèi)紅. 高校理論戰(zhàn)線. 2008(08)
本文編號:290314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031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