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教育如何助力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舉辦“首屆職業(yè)教育活動周”主題研討會
[Abstract]:Facing the 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a strategic choice for a country to build a strong country through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uring the first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ivity week, the China Society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will focus on "support made in China."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mposium" and "China Manufactur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erts Symposium" two seminars. Representative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experts expressed their views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and reached a consensus: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 large manufacturing country to a manufacturing power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 matching talent training pla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作者單位】: 吉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院;
【分類號】:G71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濵;;掉進中國制造的汪洋大海[J];國際公關;2008年04期
2 郝文勝;;“中國制造”與“中國設計”[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張麗平;;“中國制造”的公關智慧[J];國際公關;2010年01期
4 趙凱;;“中國制造”如何走向“中國創(chuàng)造”——論自主品牌的作用[J];才智;2010年04期
5 楊朝朝;;世界杯與中國制造的老生常談[J];現(xiàn)代商業(yè);2010年22期
6 胡俊;;關于“中國制造”模式亟待轉型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20期
7 張麗平;;“中國制造”的形象公關[J];公關世界;2010年01期
8 林濤;;加薪考驗中國制造[J];新財經;2011年04期
9 宮春子;;數說“中國制造”中國貴[J];中國統(tǒng)計;2011年07期
10 ;北京—倫敦:“中國制造”的奧運飛越[J];浙江經濟;2012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黃蕾;;“中國制造”的“三技一教”軟肋[A];紀念中國成人教育改革發(fā)展30年大會暨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何震;;中國制造行業(yè)的企業(yè)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A];2012年陜西企業(yè)“走出去”征文活動文集[C];2012年
3 高潔;朱迦迪;徐凱;;從破解反公地體制尋求“中國制造”競爭優(yōu)勢新源泉——兼論“中國制造”為何國內比國外貴[A];發(fā)展現(xiàn)代產業(yè)體系 提高產業(yè)國際競爭力——中國產業(yè)國際競爭力評論(第三輯)[C];2012年
4 張靜中;;中國制造在美國遭遇的危機分析[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孔慶勤;顏琳;;“攜手中國制造”廣告效果評估[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號(總第9期)[C];2012年
6 楊萬豪;;中國制造需要重拾“匠人精神”[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3[C];2014年
7 王瑞娟;劉春芝;;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SWTO分析及戰(zhàn)略組合選擇[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B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8 戴定一;;從“中國制造”看中國物流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A];第七次中國物流專家論壇代表手冊[C];2003年
9 王東勤;;進一步發(fā)揮知識產權在北京建設創(chuàng)新之都中的作用[A];2011北京文化論壇——打造先進文化之都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論壇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為“中國制造” 正名的意義[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2 張魁興;“中國制造”是悲愴符號嗑[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6年
3 劉秀榮邋劉洪 吳強;丑化“中國制造”的陰風終將散去[N];經理日報;2007年
4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王忠明;“中國制造”在印度為何不多見?[N];經理日報;2007年
5 顧克非;國外質量大板不該打向“中國制造”[N];消費日報;2007年
6 中國消費者報 樊艷兵;“中國制造”欲罷不能的喜與憂[N];中國消費者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聶國春;歐洲緣何又現(xiàn)“非中國制造”[N];中國消費者報;2006年
8 天意;英國輿情彷徨:哪個環(huán)節(jié)陷害了“中國制造”?[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9 獨立財經評論員 吳濵;掉進“中國制造”的汪洋大海[N];財經時報;2008年
10 典文;看“中國制造”環(huán)保冰箱[N];市場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小洲;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感知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2 李彩霞;美國媒體對“中國制造”的建構與風險應對[D];復旦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江捷;公共關系提升“中國制造”海外形象的策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陳志軍;論“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縫隙中的“山寨”背景[D];湖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劉盾;面向“中國創(chuàng)造”的中國制造企業(yè)產品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4 張藝瓊;DVAE方法的應用及其對“中國制造”國內成分的還原[D];山東大學;2013年
5 鄭升財;剖析中國制造對拉丁美洲制造業(yè)發(fā)展的競爭威脅[D];山東大學;2012年
6 羅納;喀麥隆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產品的態(tài)度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宋洪磊;中印制造業(yè)發(fā)展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0871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40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