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比較研究
【學位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N09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墨家科學思想的研究問題
(三) 古希臘科學思想的研究問題
二、 文獻綜述與研究現(xiàn)狀
(一) 有關墨家的研究文獻
(二) 有關古希臘的研究文獻
(三) 比較研究方面的文獻
三、 研究視角與方法、框架
(一) 研究視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框架
四、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義
引文和注釋
第二章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的起源
一、 墨家科學思想起源
(一) 歷史背景
(二) 思想成因
(三) 思想特點
二、 古希臘科學思想起源
(一) 歷史背景
(二) 思想成因
(三) 思想特點
三、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起源的共性和差異
(一)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起源的共性
(二)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起源的差異
四、 本章小結
引文和注釋
第三章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及其特征
一、 墨家與古希臘數(shù)學思想及其特征
(一) 墨家數(shù)學思想
(二) 古希臘數(shù)學思想
二、 墨家與古希臘物理學思想及其特征
(一) 墨家物理學思想
(二) 古希臘物理學思想
三、 墨家與古希臘邏輯思想及其特征
(一) 墨家邏輯思想
(二) 古希臘邏輯思想
四、 本章小結
引文和注釋
第四章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的傳承與影響
一、 墨家科學思想的傳承與影響
(一) 墨家科學思想的傳承
(二) 墨家科學思想的影響
二、 古希臘科學思想的傳承與影響
(一) 古希臘科學思想的傳承
(二) 古希臘科學思想的影響
三、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的歷史命運
(一) 墨家科學思想的歷史命運與當代價值
(二) 古希臘科學思想同近代科學興起的關系
四、 本章小結
引文和注釋
第五章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維方式的共性和差異
一、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維方式的共性
(一) 分析性思維
(二) 理性邏輯思維
二、 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維方式的差異
(一) 墨家的實用性思維
(二) 古希臘的思辨性思維
三、 當代中西科學思維方式發(fā)展趨勢
(一) 當代中西科學思想發(fā)展綜合化
(二) 科學思維方式呈現(xiàn)交叉與融合的趨勢
四、 本章小結
引文和注釋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華石誠;;靈感誕生的一剎那[J];大科技(科學之謎);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大慶;;論“αγων”與古希臘賽會精神[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愛智和宏道:人文奧運的哲學基礎”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林鳳生;;中西繪畫的不同風格對科學傳播的影響——“李約瑟難題”的一種另類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劉曉青;;有限論視域下宇宙圖景的轉化[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渝生;古希臘科學始祖泰勒斯[N];大眾科技報;2003年
2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擎;現(xiàn)代科學的淵源:新普羅米修斯革命[N];文匯報;2009年
3 黃永峰;北徐樓煤礦:尋找安全支點 打造“安全杠桿”[N];經(jīng)理日報;2009年
4 黃永峰;北徐樓煤礦:安全管理有“杠桿”[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5 周士君;王百姓何以感動中國[N];河南日報;2007年
6 劉志勇;安全管理有“杠桿”[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趙錚;昨天點兵沙場 今天搏擊市場[N];中國社會報;2009年
8 康娟;中國算盤居十大小發(fā)明之首[N];工人日報;2007年
9 ;活一百幾十歲可能嗎?[N];大眾科技報;2000年
10 劉恕;一本培植創(chuàng)造智慧的好書[N];大眾科技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莊庭蘭;中日墨學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春光;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桃;古希臘科技文化淵源替嬗與哲學啟示[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3 馬騰;墨家「兼愛」的法價值詮釋[D];中山大學;2010年
4 劉喜英;西漢前期墨學流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云;學術史上的儒墨關系論說初探[D];河南大學;2010年
6 馬海峰;儒墨互補問題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11年
7 任廣民;墨子思想及文藝觀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呂弘明;論歐洲的科學技術傳統(tǒng)[D];天津大學;2010年
9 王明增;淺論中古時期墨學的流傳和影響[D];湖南大學;2010年
10 郭敬宇;中國道教社會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83350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projectlw/zzkxlw/283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