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俗文學在法國的譯介與接受
發(fā)布時間:2020-07-26 15:10
【摘要】:十八世紀初,中國俗文學被譯介至法國。盡管以小說、戲劇為主的俗文學曾長期為中國文人所輕視,但卻是當時西方的主流文學作品。法國人對此產(chǎn)生興趣,并在譯介之先就開始想象中國故事的樣貌,創(chuàng)作“中國故事”,甚至偽造譯自中文的作品。本文將從文本入手,考察中國俗文學在法國的譯介與接受,主要探討法國人對中國故事的期待、譯文的真實面貌與影響、文本功能、譯介群體及文本選擇等方面的問題。 本文第一部分將對法國人的接受視野進行論述。十八世紀前,法國人對中國所知有限。他們以想象構(gòu)建對中國故事的最初印象,這一印象影響了此后的譯介活動。本文第二部分則將分析最早出版的譯本,比較譯文與原文的異同。最初的譯文以趣味性與通俗性為改編法則,同時強調(diào)道德性。西方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化用了這些故事,并引起大眾文化領(lǐng)域的討論。本文第三部分則將考察作為功能性讀本的俗文學文本:它們并不呈現(xiàn)中國小說、戲劇、說唱作品的原貌。譯者發(fā)現(xiàn)俗文學文本的語言學價值及文化學價值,將其作為研究中國語言、中國風俗、宗教信仰的材料。最后一部分則是對譯介群體特征及文本選擇的考察。耶穌會士、專業(yè)漢學家、中國文學愛好者是譯介中國俗文學的主力,此外,中國人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每一譯介群體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及譯介動機。譯者的特征及其認知決定其對文本的選擇;另一方面,讀者的興趣與偏好左右著出版市場,從而也對文本選擇產(chǎn)生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2
本文編號:2770922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新庭;;明清傳教士與馮夢龍“三言”在西方的傳播[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張澤乾;;中國文學在法國[J];法國研究;1989年02期
3 許明龍;;《我與黃先生的談話中關(guān)于中國的若干評述》的作者應是孟德斯鳩——與米格爾·貝尼泰茲教授商榷[J];歷史研究;2010年04期
4 宋麗娟;;《今古奇觀》:最早譯成西文的中國古典小說[J];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02期
5 錢林森;艾田蒲與中國文化[J];南京社會科學;1997年06期
6 宋莉華;;《漢語入門》的小說改編及其白話語體研究[J];社會科學;2010年11期
7 錢林森;;法國漢學的發(fā)展與中國文學在法國的傳播[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9年02期
8 錢林森;伏爾泰與中國文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年04期
9 葛桂錄;;中外文學關(guān)系研究的學科屬性、現(xiàn)狀與展望[J];世界文學評論;2007年01期
10 李明濱;當代外國漢學的進展和中國文學在國外的傳播[J];岱宗學刊;1998年02期
本文編號:277092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aiyulunwen/waiyufanyi/277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