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鏡子——評茅盾長篇小說《子夜》
[Abstract]:Midnight is the darkest hour before dawn. Midnight is the darkest time before dawn in China. Following the civil war in 1927, Jiang Jieshi launched the North-South War in April 1930, and the spread of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direct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capitalism. With creative strokes, the novel puts emphasis on the accelerating decline of the national bourgeoisie.
【作者單位】: 東北工程技術學校;
【基金】:黑龍江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黑龍江下游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研究”(項目編號:2015MZE01)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I207.4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建光;雋永的文學豐碑——《子夜》的歷史回望與當下解讀[J];學術交流;2003年06期
2 朱金順;《子夜》版本探微[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03期
3 朱曉燕;;《子夜》理性化傾向之探析[J];社科縱橫;2006年12期
4 鄧禮華;;傳承神韻,獨創(chuàng)經典——《子夜》影響研究一瞥[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左懷建;;當下都市語境中1981年版電影《子夜》再審視——兼與小說《子夜》比較[J];電影文學;2008年17期
6 孫中田;;《子夜》出版前后[J];新文學史料;1981年03期
7 汪昌松;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的宏觀透視——《子夜》新探[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2年06期
8 玉龍;《子夜》人物知多少[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5期
9 鈴木將久,李家平;上海:媒介與語境——讀《子夜》[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03期
10 萬奇;談《子夜》中的林佩瑤[J];語文學刊;199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衛(wèi)平;;從接受美學看《子夜》的價值取向[A];茅盾研究(第六輯)[C];1995年
2 江臘生;;《子夜》中“三個世界”的闡釋及其意義[A];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李振坤;;對《子夜》幾點細節(jié)的疑義[A];茅盾研究(第四輯)[C];1990年
4 羅宗義;;關于《子夜》中的共產黨員形象[A];茅盾研究(第四輯)[C];1990年
5 劉小中;;瞿秋白與《子夜》[A];茅盾研究(第六輯)[C];1995年
6 賈振勇;;《子夜》:感性生命力和理性生命力的糾結[A];茅盾研究(第11輯)[C];2011年
7 張頌南;;從美學角度探索《子夜》[A];茅盾研究論文選集(下冊)[C];1983年
8 蘇敏逸;;政治理念與小說形式的結合:論《子夜》模式[A];茅盾研究(第11輯)[C];2011年
9 李丹;;近代經濟史視野下的《子夜》文學創(chuàng)作——以南京國民政府早期發(fā)行公債為例[A];中國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10 邵伯周;;兩部成就不同的現實主義小說——《子夜》與《金錢》的比較研究[A];茅盾研究論文選集(下冊)[C];198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甄明;《子夜》的原名[N];人民政協報;2003年
2 周惠斌;《子夜》出版的前前后后[N];中華讀書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吳娜 本報通訊員 龔晨;文學要反映社會[N];光明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倩;對《子夜》中空間形象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李巧智;《子夜》的現代性追求及多重缺失[D];遼寧大學;2013年
3 劉曉敬;試論茅盾《子夜》的語言藝術[D];河北大學;2007年
4 崔莉;文學想象歷史—重讀《子夜》及“農村三部曲”[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5 黃賢君;跨越時空的承襲[D];暨南大學;2012年
6 張偉濤;革命語境中的上海敘事[D];延邊大學;2013年
7 王穎;多維視野下的民族工商敘事[D];海南師范大學;2013年
8 鞠新泉;時代、個人與主體價值的艱難選擇[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7950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37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