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學作品翻譯的“化境”——以《瑞云》兩英譯本為例
本文選題:化境 切入點:《瑞云》 出處:《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2期
【摘要】:"化境"一詞是錢鍾書先生提出的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這一理論的提出,在我國的翻譯界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并且引起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然而,在翻譯的過程中,怎么樣就達到了"化境",尺度是什么,怎么衡量,一直都是大家爭論的焦點。本文以《聊齋志異》中的經(jīng)典故事《瑞云》兩英譯本為例,分別從選詞、修辭、翻譯方式三方面分析"化境"是否得到了體現(xiàn)。目的在于可以使我們中國的這一傳統(tǒng)譯論能在今后的翻譯實踐和翻譯批評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Abstract]:The word "transference" is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put forward by Mr. Qian Zhongshu.This theory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translation circle of our country, and has aroused extensive and heated discussion.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how to achieve the "context", what is the yardstick, how to measure,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debate.Taking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classic story "Ruiyun" in Liaozhai Zhi Y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whether the "Transfiguration" has been embodi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choice of words,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methods.The aim is to make this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天津商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315.9;I0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鐵錚;;瑞云[J];山東文學;1992年01期
2 樊馳;;王瑞云 鍛造一支最受尊敬的隊伍[J];知識經(jīng)濟(中國直銷);2008年07期
3 王雪梅;;從“信”看英譯《瑞云》[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4 王雪梅;;從“達”看英譯《瑞云》[J];海外英語;2012年01期
5 林秀美;;瑞云洞天籟(外二首)[J];福建文學;2008年02期
6 寒聲;賦予新意的改編——越劇《瑞云》觀后感[J];劇本;1984年03期
7 李希今;;《瑞云》戲評(續(xù))[J];蒲松齡研究;2007年04期
8 林倩;瑞云讀樹[J];生態(tài)文化;2004年03期
9 羅毅;;一個企業(yè),一座城市——記民營企業(yè)瑞云集團掌門人王瑞榮[J];民營科技;2004年01期
10 李澄宇;;臺南陳氏二女詩有序[J];船山學報;1937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本報記者 劉百軍;庭審尾聲戲劇性一幕:不告媒體了[N];法制日報;2010年
2 楊羽 劉征云;無悔的選擇[N];科技日報;2002年
3 徐向陽 林劍冰;瑞云山森林公園“名動”福建[N];農(nóng)民日報;2001年
4 本報記者 汪 挺;中國首座“民營城市”走到十字路口[N];中國商報;2005年
5 李江天;開放城建激活民間資本[N];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6 記者 趙向南邋通訊員 賈常文 尚春雅;魚水深情延續(xù)四十載[N];山西日報;2008年
7 李冰;邛崍實驗 的標本意義[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8 胡天舒;“邛崍模式”水落石出[N];南方周末;2004年
9 譚麗莎;誰主“城”乎?[N];中華建筑報;2002年
,本文編號:171778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1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