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英譯的象似性探究及對翻譯的啟示——以林語堂、許淵沖和Burton Watson英譯作品為例
本文選題:象似性原則 + 蘇軾詩詞 ; 參考:《濟寧學院學報》2016年03期
【摘要】:從詩歌語篇所應遵循的象似性原則入手,探討象似性理論對詩歌翻譯的形式對等和意義對應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在象似性原則指導下,對蘇軾詩詞英譯的三個版本進行對比分析,證實象似性原則有助于詩歌形式、文體特征和思想內容的再現,使得譯文在最大程度上重現原詩的情緒和意境,達到"形神兼似"的翻譯效果。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conicity in poetry dis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iconicity in the formal equivalence and meaning correspondence of poetry transl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iconicit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versions of Su Shi's poems and poems, and proves that the principle of iconicity helps to reproduce the form, stylistic features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of poems.So that the translation can reproduce the mood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original poem to the greatest extent, and achieve the translation effect of "form, spirit and likeness".
【作者單位】: 濟寧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
【基金】:濟寧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2014QNSK02)
【分類號】:H315.9;I0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軾詩三首[J];五臺山研究;2004年04期
2 陳晨;;審美與功利交感下的比興寄托——從蘇軾詩詞接受看“比興寄托”[J];蘭州學刊;2006年02期
3 楊彥;;蘇軾詩文中的道家情懷[J];河南農業(yè);2009年22期
4 韓啟超;;《蘇軾詩》[J];中國金融家;2012年06期
5 吳旬初;論蘇軾詩宏觀哲學的形成過程[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陳才智;蘇軾詩歌與北宋文化的議論精神和淡雅精神[J];湛江海洋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7 鐘振振;蘇軾詩注辨正[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孫桂麗;蘇軾詩中“歸”意識探析[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韋衛(wèi)妮;論蘇軾詩詞中的思鄉(xiāng)、歸隱意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莫宇芬;;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詩詞三首賞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彭文良;蘇軾詩詞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暢;蘇軾詩話中審美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公;論高麗朝詩人對蘇軾詩的接受與發(fā)展[D];延邊大學;2010年
3 李芹香;論蘇軾詩詞中的曠達風格[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4 周敏;金代蘇軾詩詞的傳播方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5 陳晨;蘇軾詩詞誤讀現象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趙麗;蘇軾詩歌在金元的接受[D];寧波大學;2009年
7 孫廣梅;論蘇軾詩、書思想的相通性[D];淮北師范大學;2014年
8 張淑媛;蘇軾詩歌雨意象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馬麗梅;蘇軾詩用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邱麗清;蘇軾詩歌與北宋飲食文化[D];西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3487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3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