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認識方式考察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1
【中圖分類】:G420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教學認識方式概述
(一) 教學認識方式的涵義
(二) 教學認識方式的特征
(三) 教學認識方式的結構
二、 教學認識方式分類考察
(一) 哲學——思辨教學認識方式
(二) 科學——實證教學認識方式
(三) 詮釋——批判教學認識方式
三、 教學認識方式總體透視
(一) 比較分析
(二) 現實問題檢討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世英;黑格爾《小邏輯》繹注(之一)[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2 翁維雄;關于哲學對自然科學發(fā)展的作用的若干認識問題[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3 饒建國;在改革中進行哲學探索的可喜嘗試——評《改革與哲學》[J];中州學刊;1987年06期
4 劉遠明;論哲學和科學相互作用的問題機制[J];貴州社會科學;1993年03期
5 張國洪;哲學與未來[J];國外社會科學;1994年04期
6 斯為;本刊編輯部召開“社會發(fā)展與當代哲學”討論會[J];學術月刊;1994年08期
7 周發(fā)源;講好哲學要靠自己[J];思想政治課教學;1995年09期
8 競禪;哲學的東西方回合[J];求是學刊;1996年03期
9 馮生;哲學究竟是什么?——青年學者陳智祥《當代與未來的認識方法》一書引起爭論[J];學術研究;1996年05期
10 孫洪敏;超前意識與21世紀哲學[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志軍;論馬克思的宗教批判[D];黑龍江大學;2005年
2 白晨曦;天人合一:從哲學到建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桂彩(思竹);多元論·對話·文化間哲學[D];浙江大學;2004年
4 張政文;批判哲學框架中的康德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3年
5 劉孝廷;未來的哲學研究——未來形而上學導論[D];吉林大學;2004年
6 曾思藝;丘特切夫詩歌美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7 繆柏平;艾思奇哲學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8 吳虹;技術負荷政治的哲學追問[D];東北大學;2006年
9 張東;人權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10 唐霄峰;公開問題的哲學追問[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亞慧;教學認識方式考察[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焦曉麗;斯大林哲學思想論析[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3 金燦;真景山水畫與中國現代山水畫的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4 王志軍;從馬克思早期對宗教的批判看哲學的根本變革[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韓萬志;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的哲學視界[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孫全志;朦朧中的哲理[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林錦盛;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8 馬威;列奧·施特勞斯思想中的神學—政治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李坪霏;民間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杜群華;論勞倫斯的“性拯救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6317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86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