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JCC學院中層管理人員激勵體系設計
【學位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G647
【部分圖文】:
其激勵模型如圖 2.2,這一模型的特點是:激勵導致一個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工作的實際績效取決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對所需完成任務理解的深度;獎勵要以績效為前提,不是先有獎勵后有績效,而是必須先完成組織任務才能獲得物質和精神獎勵;獎懲措施是否會產(chǎn)生滿意,取決于被激勵者認為獲得的報償是否公平。它可進一步看作是 VIE 理論和公平理論的結合。
子解釋原始變量的方差,改變了各因子的方差貢獻度,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釋。圖 3.1 的碎石圖來看,橫坐標為因子個數(shù),縱坐標為特征值。很清楚可以看到,特征值很高,對解釋原始變量的貢獻最大;第 7 個以后的因子特征值都較小,對的貢獻很小,已經(jīng)成為可被忽略的“碎石頭”,因此再次說明了提取 6 個因子是合
資源管理的“4P 理論”,崗位(Position)管理、績效(Perfor素質(personality)管理構成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71]。根據(jù)薪基礎主要有三個,即崗位(Position)、績效(Performance)和圖 4.3 激勵機制設計模型(劉正周)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友軍;;基于員工滿意度的激勵方式選擇[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袁凌;現(xiàn)代企業(yè)中層管理者的激勵問題[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2年02期
3 劉正周;論企業(yè)組織的激勵機制及其設計[J];當代財經(jīng);2000年06期
4 袁凌;魏佳琪;林菲;;企業(yè)中層管理者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干預措施[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姚繼軍;對現(xiàn)階段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幾點反思[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年02期
6 李菁;激發(fā)企業(yè)中層管理者[J];經(jīng)濟與管理;2001年04期
7 鄭潔;陳敏;申廣祝;薛雪;;企業(yè)中層管理人員滿意度與激勵問題調研[J];現(xiàn)代經(jīng)濟探討;2007年05期
8 王鴻杰;中層管理人員的需求特征及激勵措施[J];經(jīng)濟視角;2005年04期
9 蔣波;楊柳;;淺析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4P模式[J];技術與市場;2007年01期
10 陸小榮;激勵理論與當代公共行政[J];技術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0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肖文;企業(yè)激勵鏈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2 李愛民;職業(yè)定位與大學教育職員制度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高靜學;政務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朱宏琨;國內IT員工工作滿意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2 賈文勝;高校管理干部考核機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4年
3 趙云燕;國有企業(yè)中層管理人員的激勵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年
4 姚松林;JW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激勵體系設計[D];山東大學;2007年
5 陳志軍;上海高校非領導職務教育職員激勵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6 孫偉;論激勵理論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運用[D];蘇州大學;2007年
7 劉毅;CS勘察設計院知識型員工激勵體系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8 徐慶雷;對北京市浩沙健身俱樂部員工滿意度與激勵機制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9412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9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