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順應信息時代突飛猛進的技術變革,有效解決信息技術領域不斷涌現(xiàn)的倫理道德問題,美國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教授芭提雅·弗里德曼(Batya Friedman)等人提出了價值敏感性的技術設計方法:價值敏感性設計(Value Sensitive Design),提倡在技術設計階段除了考慮技術類的實用性價值之外,還要將更加廣泛的人類價值納入其中,并把這些價值有效地體現(xiàn)于技術產品設計中。這一方法和設計理念同樣得到了“荷蘭學派”的技術哲學和技術倫理領域的學者的關注。價值敏感性的技術設計是一種在技術設計的過程中全面系統(tǒng)地考量人類福祉、尊嚴、隱私、安全、知情同意、公正等人類價值的技術設計方法,它的提出起源于技術哲學研究的“經驗轉向”:技術哲學研究更加關注與技術有關的技術設計問題,技術設計成為當代技術哲學發(fā)展的重要指涉,而技術設計的倫理學訴求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價值敏感性技術設計對“價值”的解讀,是在技術倫理學的視閾下進行的。技術設計活動愈來愈復雜,社會性不斷增強,當技術設計中同一價值主體面臨價值抉擇或不同價值主體的價值利益訴求發(fā)生沖突需要權衡取舍時,技術設計活動中的設計人員應當根據(jù)一定的價值級序確定適用價值或優(yōu)先適用的價值,因此,需要技術設計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設計過程,促進技術設計的人性化和健康發(fā)展。價值敏感性設計假設技術設計過程是負載價值和道德相關的,旨在以一種原則的和綜合的整體視角方法去說明貫穿設計過程的人的價值,“道德物化”、“勸導技術”和“感性工學”都是價值敏感性設計在當今工業(yè)設計領域和社會領域的類比實踐理念和方法。價值敏感性設計采用一個綜合性的三重方法論,包括概念(conceptual)、經驗(empirical)和技術(technical)調查的方法:概念性方法,對涉及的人類價值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哲學闡釋;經驗性方法,在概念研究的基礎上,使用調研、訪談、觀察、實驗操作、資料收集、用戶行為分析和人體生理測量等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人類社會中的技術人工物和評估某個特定技術設計成果;技術調查方法,研究現(xiàn)有技術性能及相關機制如何支持或阻礙人的價值和用系統(tǒng)的主動設計來支持概念研究中的價值考量。價值敏感性設計提倡在技術設計的早期進行主動設計和調整,區(qū)分拓寬了技術設計中的價值范疇和利益相關者。盡管還要面對“技術專家統(tǒng)治論”的質疑,并且具有一定的應用局限,但價值敏感性設計作為技術設計的創(chuàng)新方法,仍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運用價值敏感性設計方法分析和改進植入性電子系統(tǒng)的安全設計和網頁瀏覽器中cookies的安全設計,對其他相關技術的設計具有很好的參考作用。價值敏感性設計起源于歐美,鑒于中西技術文化特征和背景的巨大差異,需要對中西技術傳統(tǒng)與模式和思維文化傳統(tǒng)以及中西方技術革命和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新進行對比研究,進行中國傳統(tǒng)技術倫理思想“以道馭術”思想與價值敏感性設計的對比觀照。儒家智慧中以“仁”為核心的道德體系和以“禮”作為具體行為規(guī)范的統(tǒng)一,或許可以疏解價值敏感性設計的道德相對主義困境。構建中國情境下的價值敏感性設計研究,必須立足中國技術文化語境,結合“以人為本”、“民主”、“和諧”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有效指導中國的技術設計實踐,才能實現(xiàn)中國價值敏感性技術設計研究的后發(fā)優(yōu)勢。
【學位單位】:東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4
【中圖分類】:N0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佳嶺;秦嗣英;;后現(xiàn)代思潮對環(huán)境技術設計的影響探討[J];大眾文藝;2017年02期
2 楊基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設計及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年26期
3 夏堇;;新鮮匯[J];中學生天地(B版);2017年10期
4 陳浩;PCQ25型鋪軌機組技術設計通過審查[J];鐵道建筑技術;1999年06期
5 徐秋生;;圖書館微機管理集成系統(tǒng)的技術設計[J];深圳大學學報;1988年Z2期
6 楊婷;;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設計與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年13期
7 閆坤如;;技術設計悖論及其倫理規(guī)約[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8年04期
8 鄭金平;;淺談個性化舞臺技術的設計與應用[J];戲劇之家;2018年13期
9 張道真;;建筑技術設計與建筑學教育[J];華中建筑;2007年12期
10 施藍;現(xiàn)代設計——藝術設計的科學與技術設計的藝術[J];美與時代;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龐炳佩;繆劍;;遙感攝影的技術設計與質量控制[A];中國感光學會第六次全國感光(影像)科學大會暨第五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2 馬金芳;黃晉;王衛(wèi)平;萬雷;鄭敬先;;遷鋼2號高爐新技術設計與生產實踐[A];2008年全國煉鐵生產技術會議暨煉鐵年會文集(下冊)[C];2008年
3 尚俊生;王景禮;付躍彬;;測驗船舶離岸報警器的技術設計[A];2019(第七屆)中國水利信息化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9年
4 史斌杰;吳U営
本文編號:282236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projectlw/zzkxlw/282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