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情境下的嬰幼兒公平敏感性
[Abstract]:Fairness has alway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the field of ethics. Fairness sensitivit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s steady and individualized response to perceived fairness and unfairnes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fair sensitivity and its research method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ird-party paradigm makes the results of infant research more positiv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ir sensitivity in distributive situations.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cept of fairness sensitivity should be concretized in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all factors in the distribution context should be coordinated and integrated. Matching cross-cultural cross-age group conditions to systematically explore infant equity sensitivity.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齊齊哈爾大學教育與傳媒學院;
【基金】:2013年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博導類項目(20132136120002)支持
【分類號】:B8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于靜;朱莉琪;;兒童公平行為的發(fā)展——來自博弈實驗的證據(jù)[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金風;李冠元;;公正世界信念理論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4期
2 沈汪兵;劉昌;袁媛;;神經倫理學:檢驗與僭越普遍與相對主義倫理的新進路[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3 鄭劍鋒;陳百卉;;道德判斷的雙加工模型:情感與認知并存[J];科技信息;2014年04期
4 葉勝超;嚴建雯;;雙加工理論下道德判斷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03期
5 Yue Qi;Qi Li;Moqian Tian;Bibing Dai;Kan Zhang;;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vital loss emotion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16期
6 高宏佳;;關于博弈策略研究綜述[J];青春歲月;2014年07期
7 丁雪辰;李丹;;上蒼公正觀的發(fā)展研究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年09期
8 朱毅;胡姍姍;;試論公正世界信念與學業(yè)成就的關系[J];文教資料;2008年33期
9 杜建政;祝振兵;;公正世界信念:概念、測量、及研究熱點[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2期
10 杜建政;祝振兵;李興琨;;大學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一員;自然災難改變兒童的利他行為[D];西南大學;2013年
2 王冰;中國學生英語學習過程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周春燕;公正世界信念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個體與社會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4 楊青松;時間距離對道德違規(guī)行為判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5 王艷;道德兩難決策權衡的認知行為與ERP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景衛(wèi)麗;受害者無辜、群體類型對公正世界信念構成威脅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2 皇甫樺彥;議價博弈決策的權利認知效應[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3 蘇艷梅;公正世界信念與中學生在?鄲、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4 祝振兵;BJW動機、受害者無辜、傷害嚴重程度對無關特質補償?shù)挠绊慬D];河南大學;2008年
5 任楠;中國大學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影響因素[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薄同嬌;個體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狀態(tài)對決策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亮;5-6歲幼兒公平分配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英源;傣漢7-13歲兒童公正觀念發(fā)展與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9 吳蕾;靜態(tài)博弈決策是否存在真正的公平?[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10 欒子煙;道德溫度:身體冷暖與青少年道德決策[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彥;蘇彥捷;;5至8歲兒童心理理論各成分的發(fā)展及其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劉明,鄧賜平,桑標;幼兒心理理論與社會行為發(fā)展關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2期
3 王曉艷,陳會昌;5~6歲兒童公平分配玩具行為的心理機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1期
4 陳會昌,耿希峰,秦麗麗,林思南;7~11歲兒童分享行為的發(fā)展[J];心理科學;2004年03期
5 張文新,趙景欣,王益文,張粵萍;3~6歲兒童二級錯誤信念認知的發(fā)展[J];心理學報;2004年03期
6 趙景欣,張文新,紀林芹;幼兒二級錯誤信念認知、親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5年06期
7 朱莉琪;皇甫剛;M.Keller;牟毅;陳單枝;;從博弈游戲看兒童經濟決策行為的發(fā)展[J];心理學報;2008年04期
8 方富熹;Henry M. Wellman;劉玉娟;劉國雄;亢蓉;;縱向再探學前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模式[J];心理學報;2009年08期
9 方富熹,王文忠;小學兒童獎賞公平性的認知發(fā)展[J];心理學報;199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德全;;加強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加速培養(yǎng)人才的一項重要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1986年05期
2 古軍;;不可忽視幼兒的情感依附心理[J];幼兒教育;1997年09期
3 吳月齊;;迂回行為及其發(fā)展的研究概述[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版);2007年01期
4 鮑雪梅;;早期教育對嬰幼兒心理發(fā)育影響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18期
5 韓幼萍;;實施親情化服務,促進嬰幼兒情緒情感發(fā)展[J];學前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6 趙國秀;;解決幼兒入園心理焦慮的實踐研究[J];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2007年01期
7 許云鵬;趙凱;;美教育學家:對于兒童智力的開發(fā)并非越早越好[J];成才之路;2007年25期
8 朱師;;幾種不利于嬰幼兒心理健康的環(huán)境[J];父母必讀;1985年05期
9 李維君;鄒時樸;鐘云鶯;胡淑珍;劉美華;況曉燕;邵江杰;;早期教育對嬰幼兒神經心理發(fā)育影響的研究[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李亞玲;;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對嬰幼兒腦潛力開發(fā)的啟示[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雪榮;黃春香;;早期干預對嬰幼兒心理發(fā)展影響的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2 姜英;;早期教育對嬰幼兒心理行為影響初探[A];第六屆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丁艷華;徐秀;王爭艷;;上海160例嬰幼兒依戀類型及其影響因素[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0年
4 李曉倩;徐琴美;;語境條件對兒童早期詞匯學習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秀紅;靜進;楊德勝;蔡小梅;陳學彬;蘇曉梅;;75例嬰幼兒對母親的依戀性質及影響因素分析[A];第七屆全國(內地、港、澳)“兒童發(fā)育與行為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梁學強;;戀母心理分析[A];第二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男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江雯;;兒童早期發(fā)展指導對嬰幼兒智力與運動發(fā)展的影響[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兒童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春霞;;托班孩子延展慧力的培養(yǎng)[A];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2004年
9 姜美芬;;“0-3歲嬰幼兒智力智慧培育的課程”模式探尋[A];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2004年
10 李峙;孫復川;;立體感知客觀檢測——立體瞳孔反應[A];第一屆全國腦與認知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純;愛玩的孩子多聰明[N];健康時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蔡韜;關注嬰幼兒孤獨癥[N];黑龍江日報;2000年
3 ;嬰幼兒?措娨暡焕谡Z言發(fā)育[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4 吳瑛;媒介與嬰幼兒心理[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陳敏;多給寶寶心理營養(yǎng)[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6 ;稚童性心理影響終生[N];保健時報;2005年
7 白云;背唐詩不如培養(yǎng)思維能力[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8 李冰;“毒奶”家庭急需心理幫助[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9 蘭花;“馬屁精”或是心理有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10 小雪;心理健康應從少兒抓起[N];中國改革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孫彩潔;員工組織不公正應對問卷編制及初步應用[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建恒;感統(tǒng)訓練融入兒童心理輔導教育模式及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李鳳蓮;關于兒童依戀的研究綜述[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金奎;格塞爾的兒童心理學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郭晗;現(xiàn)代兒童認知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小群;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與欺負行為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趙榮華;嬰幼兒探索行為的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8062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xinlixingwei/228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