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強勢擠壓下的漢語言文字應用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4-07-27 07:50
幾十年來,英語在中國的地位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上世紀70年代,英語基本上沒有開課,當時普遍認為: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但后來隨著英語地位的不斷提高。英語從中學生最初的選修課,到必修課,考試中從做參考成績到被計算到總分里面。后來,英語更是成了一門主課,筆耕文化傳播,與語文、數(shù)學平起平坐。奧運會把全民學英語的狂潮推向了新的高峰。據(jù)統(tǒng)計,到2008年中國已超過五億民眾學過或正在學習英語,其中大中小學學英語的人數(shù)就超過一億。另據(jù)英國文化委員會預計,到2020年中國學習英語的人數(shù)將達十億。
全民學英語的現(xiàn)象造成漢語言文字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從報考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直到博士后,英語考試成績成為最重要的一項指標。我國少年從幼兒園開始學習英語,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至少也得學習十六年英語,在學校(大學)教室可以看到十個學生中有八個在看英語!這么多的時間看英語,那他的專業(yè)咋辦?大學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的是專業(yè)人才,而不是英語人才。雖然苦讀英語大半生,但絕大部分人收效甚微,而且學無所用。國家規(guī)定的入學、應聘、升職、晉職等現(xiàn)代“科舉考試”大都考英語,不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英語,似乎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但極少能真正用于實際,而作為母語的漢語言文字卻被人忽略了。參加工作后,不管是從事什么專業(yè)的人員,即便是搞中醫(yī)、中藥、古漢語、二十四史的,都必須參加英語考試。不問專業(yè)能力,也不問對提高工作的業(yè)績有多大幫助,教師、工程師、技術員、編輯、記者、搞企管的、做內貿的,人們的任職和晉職都要先考英語,還要同工資和各種待遇掛上鉤。令人遺憾的是,不少考過了英語晉升了職稱的人,中文寫作卻不及格,時常會看到邏輯不清的文件、報告、通知、信件、說明書,?吹秸Z病百出、詞不達意的廣告、新聞、書刊、論文。再看那英語單詞和漢語的混用,英文的詞匯加中文的語法,還有那滿街的英文縮寫夾在漢語里邊的新說法,組合出:住在CBD,當上了CEO,特愛去KTV,專喝XO,還知道點兒WTO之類的“時尚”句子。這些自認語言奴隸、以恥為榮的“中西合璧”,能不讓每一個有良心的國人痛心疾首嗎?
據(jù)一些教育研究機構人員及語言教育培訓機構人員估計,中國目前真正能夠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人數(shù)不超過兩千萬。這意味著五億國民所學的英語,97%的人在時間、精力、經濟等方面的投入都沒有得到回報?梢,中國目前這種廣種薄收的外語教育熱潮是短視而不經濟的,應該盡快得到糾正。如果對國人漠視漢語、瘋狂學英語和英語培訓、教育資源的被掠奪不加警惕和重視,可以想象地出再過六十年(也就是再過三代人),世界許多語言被英語同化的歷史很難說不會在中國重演,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成果都將會“付之西流”。那時每個國人張口講的是英語,寫的是英文,作為母語的漢語言文字已經無人問津,五千年文明成為了真正的歷史。
把英語提到那么高的位置是一種民族的自卑。據(jù)說某大城市在“與國際接軌”的名義下做出規(guī)定,讓全體公務員必須通過英語考核,這意味著不論是在機關還是在街道辦事處,英語考不過去,那職位就不是你的。在一些大城市,英語還被作為國際化的標志,真是可笑之極。還有某大城市,將公廁的漢字招牌拿下,只留下“Toilet”(公廁)。難道想讓不懂英文的國人找不到公廁或是只能用鼻子去找嗎?還沒看到有哪個非英語國家如此這般地為推廣英文而冷落本國文字。難道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就比不上英語嗎?
全民學英語的副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一,造成了全民學習能力的一種巨大浪費。學習英語浪費了國人太多的精力與時間,致使放松了對專業(yè)的學習,最終使我國的教學質量嚴重下降。絕大多數(shù)國人用了大量的時間堅持學了大半輩子英語,而有多少人有必要看英文報紙或查英文資料?真正有必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英語的,畢竟是極少數(shù)人。浪費學習能力,也就是浪費了一個民族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結果是造成全民性的愚昧。
其二,制約了專業(yè)人才的進一步成長?即T士、博士的一個最大的難關就是考英語。很多專業(yè)成績很好的人就因為英語這一關不能讀研究生,不能評中級職稱,不能拿學位,極大地影響了專業(yè)人才的成長。這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
其三,對作為母語的漢語言文字學習造成巨大的沖擊。一個小學生甚至一個幼兒園的幼童,其對母語的認識處在啟蒙階段,就被迫學習英語,這必然會影響母語的學習。對母語的沖擊,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族凝聚力的巨大沖擊。一個民族要吞并另一個民族,靠武力的同時,還必需從文化上滅掉另一個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須捍衛(wèi)自己的母語,《最后一課》的藝術魅力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其四,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受到嚴重影響。社會上大肆推行的洋節(jié)、洋快餐、洋飲料,也遠非只限于商業(yè)運作那么簡單,其本質是一種嚴重的文化侵略,是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是和平演變的手段。21世紀中國的這一代青年人,不愛母語愛英語、不學母語學英語、不說母語說英語,這將填埋中華五千年之燦爛文化,將葬送中華之興盛,這將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段恥辱史。這要提醒國人與其試圖變易千萬年文明傳承的傳統(tǒng)文化以提升民族形象,還不如每個人從細小的文明規(guī)范做起。
其五,形成非理性的考試經濟。有文章指出:“現(xiàn)在英語考試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利益集團的賺錢工具。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浪費大量的時間,荒廢正常的學業(yè),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使國家每年數(shù)以百億元的巨額財富打水漂。”據(jù)相關統(tǒng)計顯示,英語教育市場的年產值高達數(shù)百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一個較發(fā)達的中等城市的年產值。
我國香港、新加坡對母語教育的重視和語文教育的回歸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海外一些華人地區(qū)過去是英語至上,由于忽視了漢語母語教學,出現(xiàn)了下一代英語說不好,漢語也不會說的尷尬情形,轉而開始重視孩子的漢語母語教育,F(xiàn)在海外的漢語熱,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海外華人對母語教育回歸的影響。王蒙在《為了漢字文化的偉大復興》的報告中曾指出:在全球化的語境下,由于英語、拉丁文在國內的普遍使用,中華母語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面對漢語母語出現(xiàn)的空前危機,他呼吁全球華人共同保衛(wèi)漢語,展開一場漢語保衛(wèi)戰(zhàn)。
本文編號:742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aiyulunwen/yingyulunwen/74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