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新歷史主義批評的文論觀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I10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永康;;當代西方的文學政治學[J];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2 陳茂華;;安克斯密特的歷史主義更新論[J];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03期
3 李明明;;歷史與文本的巧妙結(jié)合——對多可托羅《進軍》的新歷史主義分析[J];名作欣賞;2011年23期
4 梁工;;意識形態(tài)文論與圣經(jīng)批評[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魏笑玲;陳惠良;;迷失的倫理與價值——《世界之都》的新歷史主義解讀[J];邢臺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劉松;;南方世家的榮耀與危機——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7 苗園園;;《五號屠場》與歷史共舞[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9期
8 魯素琴;;元帥市長的風采——《陳毅市長》評析[J];青年文學家;2011年09期
9 肖錦龍;;格林布拉特與新歷史主義莎劇批評[J];文藝研究;2011年07期
10 楊旭;;網(wǎng)絡互文性與新歷史主義[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相福庭;;文論轉(zhuǎn)換:一個值得反思的話題[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新新;;菲利普羅斯:新歷史主義的實踐者——《反美陰謀》的新歷史主義解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3 陳雪虎;;人文之維及其當代面對:文論美學30年回望[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4 顧婧;;從新歷史主義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陰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5 錢中文;;序二[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6 孫霞;陳國恩;;1928—1934年文學論爭與俄蘇文學文論傳播中的期刊[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兵;;探析清廷學術(shù)宗尚對桐城派文論及其選本實踐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馬相武;;歷史寫作中的“新歷史”與“后現(xiàn)代”[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9 詹姆斯·哈林頓;俞克洋;;二十一世紀的經(jīng)理[A];全國推行全面質(zhì)量管理20周年大會論文集[C];1999年
10 姚敏杰;;論四杰文和文論的調(diào)和與沖突[A];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C];199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建輝;經(jīng)典文論釋讀中的陳涌經(jīng)驗[N];文藝報;2011年
2 李小貝;新世紀十年文論掃描[N];文藝報;2011年
3 李遜;靈秀而厚重的文論[N];人民日報;2009年
4 林建法;多姿多彩的文論[N];人民日報;2004年
5 卜天;秦朝暉文論專著研討會舉行[N];朝陽日報;2009年
6 陸貴山;一體·多樣·主導[N];文藝報;2002年
7 美國德州大學教授 顧明棟;原創(chuàng)性是學術(shù)最高成就的體現(xiàn)[N];文匯報;2010年
8 實習生 盧美邑;人文論壇:課堂之外的心靈碰撞[N];云南日報;2005年
9 高天慶;用科學觀念再思文學理論創(chuàng)新[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10 王春榮;現(xiàn)代女性文論對中國文論建設(shè)的特殊意義[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樹林;蒙古族藏文文論體系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2 郭令原;先秦時代幾個重要文論范疇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杜磊;古代文論“韻”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李仰智;應然存在的已然追問[D];河南大學;2004年
5 黃健;穿越傳統(tǒng)的歷史想象[D];浙江大學;2008年
6 劉永春;在后現(xiàn)代性的地平線上[D];山東大學;2005年
7 傅潔琳;格林布拉特新歷史主義與文化詩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梁桂蓮;審美的訴求[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陳世丹;庫爾特·馮內(nèi)古特對現(xiàn)實世界與小說世界的解構(gòu)與重構(gòu)及其新歷史主義傾向[D];廈門大學;2002年
10 張秀娟;斷裂性問題與新歷史主義[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梓云;新歷史主義—從中心到邊緣的文化敘述與中國文學解讀[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2 丁慧;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大街》[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3 閔潔;從新歷史主義視角解讀《覺醒》的歷史必然性[D];河北大學;2010年
4 張秀娟;略論新歷史主義批評的文論觀[D];新疆大學;2003年
5 李庚敏;心靈的布魯斯[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童業(yè)富;歷史的另類書寫[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艷;個人記憶中的歷史[D];蘇州大學;2005年
8 李慧;新歷史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D];山東大學;2006年
9 李曙光;《午夜之子》的新歷史主義解讀[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10 康建偉;新歷史主義與年鑒學派比較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7930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7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