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紅與黑》中于連形象的心理塑造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郭心竹;;于連拒絕上訴原因詳解[J];青年文學家;2010年07期
2 孫喜蘭;;抗爭中的遺憾——司湯達筆下于連性格解讀[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3 蘭勝敏;;《紅與黑》中于連的性格發(fā)展歷程[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劉洪武;;三重矛盾對立的人物性格——淺析《紅與黑》中于連的人物塑造[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5 范學亮;;于連的悲劇根源與小說主題探微——重讀小說《紅與黑》[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馮少芬;;《紅與黑》中于連的矛盾性與悲劇性分析[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年14期
2 馮少芬;;《紅與黑》的多重象征[J];小說評論;2012年S2期
3 馮少芬;;論《紅與黑》中于連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J];語文建設;2013年08期
4 張帆;;司湯達的情感世界在其作品《紅與黑》中的投射[J];語文建設;2013年23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碩;從“人格的三重結(jié)構(gòu)說”視角評析《紅與黑》中的于連[D];湘潭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妮;;于連多元性格的形成——“理想我”與“現(xiàn)實我”的沖突[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周芳芳;田沖;羅超;;當死成為一種信仰——《紅與黑》中于連最后的選擇[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4期
3 楊時康;;于連形象之再探討[J];昆明師專學報;1988年02期
4 冀慧穎;;于連的悲劇人生——《紅與黑》中的于連形象[J];美與時代(上半月);2008年02期
5 王梓屹;鐘良;;談《紅與黑》中的于連[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劉懷新;尚玉峰;;談于連的悲劇成因——重讀《紅與黑》[J];青年文學家;2009年03期
7 郭成芳;自我實現(xiàn)與悲劇人生——析《紅與黑》中于連形象的社會隱喻意義[J];山東外語教學;2004年03期
8 周銳;;試論于連的欲望及其起因[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9 黎心海;淺談《紅與黑》中于連的形象[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5期
10 蘭守亭;;論《紅與黑》中于連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J];學術(shù)探索;2008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中一;論《紅與黑》[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2 諶華;從《紅與黑》看司湯達的心理分析[J];武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姚亞波;淺論司湯達《紅與黑》的悲劇意識[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李迎豐;《紅與黑》:一個隱喻——作為女性的閱讀[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5 李玉蓮;《紅與黑》所表現(xiàn)的時空意識[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87年01期
6 蘇暉,黎蓉;《紅與黑》心理分析特色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黃聯(lián)偉;《紅與黑》中的“紅”與“黑”[J];大連大學學報;1998年05期
8 王驍勇;論《紅與黑》寫實技法的主觀性特征[J];甘肅高師學報;1999年04期
9 胡明蓉;《紅與黑》愛情描寫特點探討[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王文英;試評《紅與黑》[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981年Z1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楊昌龍;于連是“個人主義野心家”嗎?[N];文藝報;2000年
2 羅們;《郭宏安譯文集》:“信”與文體[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余中先;名著還得名譯名編[N];中華讀書報;2003年
4 李蔚紅;過去時代的紅與黑[N];吉林日報;2000年
5 韓滬麟;孿生姐妹 命運各異[N];中華讀書報;2004年
6 韓華潔;愛情的奧秘在哪里[N];中國教育報;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何永棠;論《紅與黑》中于連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學;2001年
2 楊碩;從“人格的三重結(jié)構(gòu)說”視角評析《紅與黑》中的于連[D];湘潭大學;2013年
3 趙樹新;論于連形象在我國建國以來的接受和再闡釋[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樸春女;中—法小說中青年野心家形象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5 劉彩云;于連與方鴻漸愛情觀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6 熊念雙;存在主義哲學視野下于連與祥子形象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7 陳向玲;阿德勒的自卑理論之于文學的意義[D];西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8700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8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