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適學術思想及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相關性研究
緒論
本論文即擬從葉適的文學成就出發(fā),重點探討其文學與學術思想之間的關系。葉適,字正則,中年定居永嘉城南之水心村,故后學多稱其為水心先生,南宋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與思想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作為南宋永嘉學派的重要人物,其學術思想受到學界關注頗多,而他的文學業(yè)績則有待深入研究。事實上,葉適被后人稱為“文章雄贍,才氣奔逸,南渡卓然一大家,文學方面著實有很大的研究空間與研究價值。而且,隨著理學學派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學派對學術思想關注的逐漸深入,南宋文學與學術思想之間的關系也漸趨緊密。研究葉適這樣一位具有文學家與思想家雙重身份的士人,探討其學術思想與文學之間關系,亦可以由點及面,呈現(xiàn)南宋文學與學術究竟構成怎樣的關聯(lián)。關于葉適的學術思想的研究成果,還是具有一定數(shù)量的。首先是對永嘉學派的整體研究,對永嘉學派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自晚清就 始了。當時在西學的沖擊下,程朱理學搖搖欲墜,永嘉學派的發(fā)祥地溫州地區(qū)的學者認為中國文化要自救,應當引入永嘉學,會通漢宋。如晚清樸學大師孫詒讓在《〈艮齋浪語集〉后敘》中就說:“乾嘉以來,巨儒輩出,而性理經(jīng)術,各守其家法,不相假借,漢宋之間,益斷斷如也。某曩在京師,與方聞之士論當時門戶之弊,常以為欲綜漢宋之長而通其區(qū)畛者,莫如以永嘉之學。嘗欲集鄉(xiāng)先哲遺文,廣為傳播,以昌厥緒,而未逮也。”
.........
這一時期的永嘉學派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獻整理方面,在孫衣言、孫詒讓父子的倡導下,溫州籍士大夫陸續(xù)整理出了《永嘉叢書》、《敬鄉(xiāng)樓叢書》,而這一時期對永嘉學派的研究,主要突出了其對經(jīng)世之學以及制度之學的重視上,因此往往將其與程朱理學對立起來,如宋恕所說:“宋室南渡,學始盛。陳、葉諸子,心期王佐,純于永康,實于新安。閩黨橫行,百家畔降,而瓶學亦絕矣。”宋恕總結出的永嘉之學“純于永康,實于新安”的特點,也奠定了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對于永嘉之學的研究基調。建國后,研究者利用唯物/唯心的二元對立模式來解釋永嘉學派與理學之間的區(qū)別,使得永嘉之學與理學之間鴻溝進一步擴大。侯外廬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認為其就事功剖析義理,乃舊唯物主義者的觀點,在南宋作為“異端學派”與朱、陸之學鼎足而三。周夢江則認為南宋永嘉學派注重事功與史學研究,與理學“處于對立地位”。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另一個疑問也逐漸被提出,即:永嘉學派是否真的是理學的對立面)二者處在同一歷史環(huán)境中,是否具有統(tǒng)一性?何炳松《浙東學派溯源》一書將浙東各學派的源頭都統(tǒng)一為二程之學,已經(jīng)暗示了永嘉學派與理學的源頭是相同的。
..........
第一章葉適學術思想辨析
第一節(jié)葉適與理學之關系
葉適作為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與正統(tǒng)理學不盡相同,因此在思想史上往往被當作一個“反理學”的存在。但是,在關于葉適的個案研究中也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即使他的學術思想在義理上與理學有很大差距,但在他的文集中卻少見對理學人士的抨擊,尤其;對當時理學的領軍人物朱熹,黃震《黃氏日抄》云:“公于義理獨不滿于陸,而不及朱,似于朱無忤者。”雖然此話出于理學后學之口,有為理學張目之嫌,但葉適“不滿不及于朱”這一點卻是誠心之論。甚至他還高度贊揚這些理學人士的功績,在他們受到批評的時候,還挺身為他們作辯護。這一問題,以往學者見之,或視此為非思想性的問題而加以回避;或簡單地用思想前后期不一致的觀點強為解釋,都并不能如人意。能夠差幾近之的,是何俊與余英時兩位先生的觀點,何俊在《南宋儒學建構》一書中,用感情與認識兩個維度作出解釋,即葉適與理學家都是有志于儒家精神之人,在感情上與之相親,但在儒學的認識上卻有所不同。"而余英時先生則考慮到了南宋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從權”的一面,從政治與“義理”兩個維度考慮,他認為“理學家在`義理'問題上盡管持論極嚴,但在政治問題上卻有其`從權'的一面。”
.........
第二節(jié)葉適的學術淵源與學術思想
那么,葉適破除了從“思孟學派——理學學派”偏重自身修養(yǎng)的理論體系后,又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理論體系?首先,無論是“以道致學”還是“學以致道”,葉適與理學學派有一大前提是相同的,即對萬事萬物有一定之“道”的認同,這要歸功于二程建立起一套“理一”的思維模式后,對后來尤其是南宋思想界思維模式的整體影響。不得不“承認,由于二程廣收門徒,在南宋思想流派中,很難找出一支沒有理學淵源的派別。永嘉學派也不例外,根據(jù)葉適自己的回顧,永嘉學派的源頭來自周行己和鄭伯熊,周行己在元豐時期放棄當時作為進身科舉之學的新學投入?yún)未笈R門下,轉而親灸伊川。而鄭伯熊亦于秦檜執(zhí)政時期,在閩中刻書傳播理學(眾所周知,理學在秦檜執(zhí)政時期為禁學)?梢姸怂鶕碜o的正是理學。而葉適也在《溫州新修學記》中十分自豪地承認周鄭二人對理學的繼承以及對永嘉學派的影響(“故永嘉之學必親省物欲者,周作于前而鄭承于后也”)。而葉適對“理一”的認同也從一些議論之間流露出來,如《進卷》:道不可見,而在唐、虞、三代之世者,上之治謂之皇極,下之教謂之大學,行之天下謂之中庸,此道之合而可名者也。其散在事物,而無不合于此,緣其名以考其實,即其事以達其義,包有一不當哉!
.........第二章葉適詩歌與學術思想的關系..........16
第一節(jié)“有正無變”說與詩歌創(chuàng)作..........16
第二節(jié)“以物立義”的詩學觀..........21
第三節(jié)葉適詩歌藝術風格論..........25
第三章葉適散文與學術思想的關系..........29
第一節(jié)葉適對蘇軾論說文的承襲與變異..........29
第二節(jié)“尋常小文,強推大義” ..........37
第三節(jié)葉適對韓歐碑志文的繼承與新變..........43
第三章葉適散文與學術思想的關系
第一節(jié)葉適對蘇拭論說文的承襲與變異
關于宋代散文的研究,以往學界較多地致力于北宋這樣一個大家輩出的時代,而對于南宋關注甚少。雖然南宋從個人方面來說未有出現(xiàn)像歐蘇曾王這樣創(chuàng)作水平極高并且對后世影響極大的人物,但南宋散文的總體數(shù)量以及整體成就并不輸于北宋,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空間的。正如王琦珍在《南宋散文評論中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所說:“清人莊仲方輯《南宋文苑》所列作家;百九十余人,采輯書目二百六十余種,這便足見南宋散文遠非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沉寂與蕭條。”而葉適正是南宋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個翅楚,后世對其散文評價頗高,如《四庫總目提要》云:“適文章雄贍,才氣奔逸,在南渡卓然為一大家”而今人楊慶存也稱其為:“南宋陵跨一代的散文大家。” 因此,研究葉適的散文創(chuàng)作對于南宋文學史來說是很有意義的,下文就將通過葉適散文與北宋一些散文大家的對比來勾勒出葉適散文的概貌,并探討其文章與學術思想的關系。葉適的散文創(chuàng)作各體兼?zhèn)?/span>,正如朱迎平《宋文論稿》中所說:“像葉適這樣在多種文體的創(chuàng)作上同時取得突出成績者,在南宋文壇也頗為少見”“,因此,其如奏議、割子、策論一類論說體裁的文章在其散文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成就很高,尤其是他的政論文,根據(jù)黎諒的《刻水心文集踐》,葉適原有《策場標準集》傳世,可見士子已將其試策文奉為科場圭臬。
...........
第四章水心之學的衰落
上文似乎在陳述葉適門人為學涉及之廣泛,但這也恰恰透露出了另一方面消極的信息:即葉適門人大多得其一偏,甚至旁出他學:劉克莊《挽水心先生》詩云:所學如山海,吁嗟不一施。未聞訪箕子,但見誄宣尼?湛砼憧,無人敢撰碑。紛紛門弟子,若個解稱師。認為葉適聲名雖然顯赫,但門人凋落,并無人能真正了解其人其學,繼承衣缽。這樣的觀點似與事實不符,葉適門人,光從《宋元學案表》中統(tǒng)計,已經(jīng)有三十五人,而周夢江在《葉適與永嘉學派》一書中有《葉適門人考略》一章,則又考出許多《學案》未收之人。其門人數(shù)量則不可說不多。那么,劉克莊因何要發(fā)出“紛紛門弟子,若個解稱師”的感嘆呢?《宋元學案水心學案》全祖望按語云:水心之門,有為性命之學者,有為經(jīng)制之學者,有為文字之學者,先生(王大受)欲以事功見其門庭,蓋又別為一家。惜乎!未竟其用也。他們有一些轉投朱學,為“性命之學”,如陳埴、蔣叔輿,以及他的再傳弟子車若水等;一些則專以文名盛,如陳耆卿,吳子良(此二人雖是葉適重要弟子,但據(jù)王宇的說法,他們的學術思想并沒有堅持葉適的套路等,為"文字之學”;而那些想傳其事功之學的弟子,如上文提到的王大受,則“未竟其用”,名聲不顯。故劉克莊之語,也并非虛言。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830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