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教學過程包含著"教"與"學"兩個方面,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主要取決于教學雙方的共同活動。巴班斯基曾說過: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xiàn)象的教學過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一一精心設計導語
明代文學家謝捺在談及文章的開頭時說"起句當如炮竹,驟響易徹。"古人對文章寫作提出"鳳頭豬肚豹尾"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有: 1、溫故導入:教師依據(jù)"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為學生架設從"己知"攀登"未知"的梯子,誘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的欲望。2、設疑導入2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當學生處于"憤"、"徘"的學習狀態(tài)時,是思維最活躍、學習興趣最濃厚之時,因此以疑入門能激起學生探索研究的熱情。3、故事導入:利用學生愛昕故事的心理特點,先敘述一個與課文相聯(lián)系的有趣而引人深思的生活實例或故事。4、樂曲導入:音樂、歌曲是一種美的藝術、情感的藝術,恰當?shù)剡x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樂曲,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5、圖片導入:上《故都的秋》時,先讓學生欣賞幾張秋天風景圖片,會讓學生從感情上走進秋天,產生急于探究的想法。
二、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一優(yōu)化課堂提問
優(yōu)化課堂提問,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動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武器"。提問的設計,是作為導演的教師的本職工作,故教師要把"問什么、為何問、怎樣間"作為一門藝術去鉆研,使問題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催化劑"或"導航羅盤",切忌將應試教育下的"滿堂灌"變?yōu)楹翢o實用價值的"滿堂間"。
實踐證明,以下提問方式往往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1、層遞式提問:教師設計的問題有梯度,讓學生從易到難"爬樓梯"。2、曲折式提問,特級教師錢夢龍教《愚公移山》時,有一個精彩的"曲問":這個小小年紀的孩子跟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讓他去嗎?從此,"孀妻"的意思讓學生終身難忘。3、比較式提問:讓學生掌握"同類題材的不同寫法"或"同一題目的不同寫法"。4、設置主問題:教學篇幅較長的文章時,應努力找準切入點,筆耕文化傳播,設計出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中心問題來,以減少煩瑣的提問。5、想象式提問:如上《阿Q正傳》時,我要求學生從阿Q的言語中想象阿Q說話時的神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以更深刻地體會他的性格。6、發(fā)散式提問:上《屈原列傳》時,問學生:屈原的精神品質與我們熟悉的那些人物具有相似點?
本文由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編號:549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