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與中國小裁縫》和《天一言》中的文革時期精神求索
本文關鍵詞:《巴爾扎克與中國小裁縫》和《天一言》中的文革時期精神求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用法語寫作的華人作家為法語文壇開拓了新路。他們用莫里哀的語言講述發(fā)生在中國的故事。雖然遠隔萬里,這些移居作家通過寫作維系與故土的聯(lián)結(jié)。同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國興起的傷痕文學相似,他們的作品中總會出現(xiàn)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的故事,這段歷史也已成為他們不可避免的寫作題材。本論文以戴思杰和程抱一為例,將在第一部分探討他們用法語創(chuàng)作并選擇文革這一歷史背景的原因。然而,在戴思杰的《巴爾扎克與中國小裁縫》與程抱一的《天一言》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的筆觸并不僅僅局限于荒誕殘酷歷史的描寫。這兩位作家的跨文化身份使得他們把關注點放在了貧乏時代的精神求索之上,論文的第二部分重點分析小說主人公在特殊時代背景下的掙扎、對精神信仰的尋找。在這兩部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中,我們看到:小說主人公在東西方文化間的取舍與徘徊也正是戴思杰與程抱一的個人寫照。在論文的第三部分,我們將探尋兩位作者所親身經(jīng)歷的漂泊、回歸、身份探尋,以及東西方文化碰撞賦予其作品的鮮明特色。他們的作品帶來了對家國文化及宿主文化的新思考,拓寬了法語文學題材,也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法語文學 華人作家 精神求索 跨文化交流 文化大革命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2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Résumé6-7
- abstract7-8
- 目錄8-9
- 正文9-74
- 參考文獻74-82
- 附件82-88
- 個人簡歷88
- 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8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萍;;小裁縫[J];中國校園文學;2008年04期
2 董吉貴;;三“考”小裁縫[J];曲藝;2010年03期
3 格林兄弟;王有宏;;勇敢的小裁縫[J];可樂;2011年01期
4 程天淇;;勇敢的小裁縫[J];新東方英語(中學生);2014年04期
5 張倩偉;;《巴爾扎克與中國小裁縫》主人物形象分析[J];才智;2014年21期
6 ;從小裁縫到中國“第一打工妹”[J];農(nóng)村發(fā)展論叢;2001年16期
7 the Brothers Grimm;張燕芳;;聰明的小裁縫[J];新東方英語(中學版);2006年Z2期
8 楊鎣瑩;;小裁縫[J];山花;2013年04期
9 李澍聲;小欽;;小裁縫傳奇[J];民間傳奇故事(A卷);2003年08期
10 陳紹龍;;小裁縫[J];家庭教育;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品周刊記者 孟煜前;杭州小裁縫迎來春天[N];杭州日報;2012年
2 記者 樊華;小裁縫 借力新技術(shù) 開拓新藍海[N];西安日報;2014年
3 余中先;“巴爾扎克”對“中國小裁縫”的影響[N];中華讀書報;2003年
4 王浙濱;戴思杰 尋找回家的感覺[N];文藝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王斯敏 葉輝 甄澄 通訊員 黃煒;“小裁縫”趕上大時代[N];光明日報;2011年
6 見習記者 王洋;2萬元+傳統(tǒng)手藝=創(chuàng)業(yè)[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7 蕭白;“小裁縫”做大[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8 蘇叔陽;大時代、小人物及其他[N];光明日報;2006年
9 蘇叔陽;大時代、小人物及其它[N];長春日報;2006年
10 受訪者:戴思杰(留法小說家) 訪談者:何農(nóng)(《環(huán)球時報》記者);我不需要自問“我是誰”[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思宇;《巴爾扎克與中國小裁縫》和《天一言》中的文革時期精神求索[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蘭天;東西方的對立—對《巴爾扎克和中國小裁縫》的解讀[D];中山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巴爾扎克與中國小裁縫》和《天一言》中的文革時期精神求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132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6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