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論視角下《魔戒同盟》中譯本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8 18:37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是英國作家、語言學家、牛津大學教授J.RR.托爾金在1954-1955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被文學界視為近代魔幻文學的鼻祖,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本書因其濃郁的魔幻色彩、優(yōu)美的語言風格以及積極向上的立意受到了全球讀者喜愛。目的論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德國功能學派提出的理論,認為翻譯需要突破源語和作者的限制,為特定目的服務,從而使得譯文滿足需要達成的目的。本文將目的論和《魔戒》系列第一部《魔戒同盟(又譯魔戒現(xiàn)身)》結合,根據目的論的基本觀點以及目的原則、語內連貫原則和語際連貫原則,分析兩個譯本各自的成功之處,對于兩譯本中的不足之處提出修改建議。筆者希望通過對比兩個譯本,為《魔戒》翻譯以及譯評研究提供另一個角度,同時也希望為更加普及這部文學作品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5.9;I046
本文編號:2471535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5.9;I04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致謝
1. 引言
2. 文獻綜述
2.1 作品及作者簡介
2.1.1 作品簡介
2.1.2 作者簡介
2.2 對《魔戒》的研究
2.2.1 托爾金本人的文獻
2.2.2 國外學者對《魔戒》的研究
2.3 對《魔戒》及其他奇幻作品翻譯的研究
3. 理論框架
3.1 理論回顧
3.1.1 早期理論
3.1.2 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或功能翻譯批評理論
3.1.3 漢斯·弗米爾的目的論
3.1.4 曼特瑞(Justa Holz-Manttari)的翻譯行為理論
3.1.5 克里斯蒂安·諾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誠原則
3.2 目的論三原則
3.2.1 目的原則
3.2.2 語內連貫原則
3.2.3 語際連貫原則
3.3 小結
4. 譯例分析
4.1 譯本及譯者簡介
4.1.1 譯本簡介
4.1.2 譯者簡介
4.2 目的原則在譯本中的應用
4.2.1 專有名詞翻譯中體現(xiàn)目的原則
4.2.2 "不可譯"中體現(xiàn)目的原則
4.3 語內連貫原則在譯本中的應用
4.3.1 使用中文特色詞匯體現(xiàn)語內連貫原則
4.3.2 改變句式體現(xiàn)語內連貫原則
4.4 語際連貫原則在譯本中的應用
4.4.1 譯文韻律體現(xiàn)語際連貫原則
4.4.2 譯文語言結構體現(xiàn)語際連貫原則
4.4.3 譯文語域體現(xiàn)語際連貫原則
5. 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霜;從目的論視角評析《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中文譯本[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年
2 董寒凌;互文性視角下研究《魔戒》兩個中文譯本的語境解構與重構[D];外交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47153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471535.html
教材專著